【01觀點】林鄭班子「公務員治港」 好棋還是險棋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的管治班子,於本周三(6月21日)亮相,一如外界所料,她留任了不少上屆政府的官員,另一個特色,是她一共起用了九名公務員出身的問責官員。可以說,「公務員治港」既是一步好棋,也是一步險棋:公務員「身家清白」、執行能力高,卻謹小慎微、因循守舊。故此,林鄭月娥若要創立施政新風,必須要做好領導角色,定立長遠、清晰的政策目標,帶領整個政府團隊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結構問題。

林鄭月娥率新班子晤傳媒。(張浩維攝)

林鄭重用公務員 開局應更「穩陣」

林鄭月娥重用公務員出身的官員,也許是吸收了今屆政府的教訓。在今屆政府,梁振英起用了不少沒有公職經驗的人選,結果鬧出了不少風波。當中以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表現最為人詬病,他對教育事務的掌握明顯不足。在出身政務主任、由教育局副局長「扶正」成局長的楊潤雄上任後,如吳克儉「不熟書」的情況相信將大大減少。

另一方面,相較從商界、專業界別找外人空降成為局長,起用公務員的好處是他們的背景相對清白。須知,一般商界或在社會上有地位的人物,在上任前難免有盤根錯折的政商利益糾結,在他們出任官員後,往往被揭出「黑材料」,令市民對政府的信心頓失。陳茂波加入問責班子之初,他和家人的物業投資,便成為眾矢之的,甚至拖累了整個問責團隊的民望。

反之,公務員自入職起便受《公務員守則》及《防賄條例》中針對公職人員的條例嚴格規限,在他們收取利益之先,必須向上司申報,為免瓜田李下,他們對利益衝突的問題向來較為敏感。可以預見,林鄭月娥重用公務員,將有助重建政府廉潔奉公的形象,或者最起碼,政府新班子再被揭出利益衝突嫌疑的風險,相對較低。

邱騰華(右)和聶德權(左)都是AO出身,官場指他們靈活性高、熟識政府運作,因此有利配合林鄭的班子空缺,為無人接掌的政策局「填氹」。(資料圖片)

公務員謹小慎微 更需有為領袖

因此,若從提早進入工作狀態、管控政治風險的角度看,林鄭月娥重用公務員出身的問責官員,不失是一步「好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可能也是一步「險棋」。

因為公務員向來予人謹小慎微的印象,他們雖然善於執行政令,惟若要他們定立政策,解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就顯得一籌莫展。這也解釋了為甚麼近年政府每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少有作出高識遠度的規劃。箇中顯例,就是標準工時,政府對此不願意承擔責任,最終推出了不倫不類的合約工時,令市民大失所望。如果新班子過於追求「穩陣」,迴避社會矛盾,眾多深層次結構矛盾無法拆解,民怨不斷積累發酵,林鄭月娥遭到民怨反噬,只是遲早問題。

其實「公務員治港」未必是一個大問題。過去政府並不乏具執行能力的公務員,欠缺的卻是銳意革新的政治領袖。林鄭月娥出身公務員,或因如此,在她的政綱中,處處也可以找到過去政府的陳套思維,她仍固守以私樓為主導的房策,即為一例。可以說,若然林鄭月娥要帶領她的政治班子,建立政治新風,她首先要革除自身的公務員積習,不能再因循守舊。

(張浩維攝)

革新因循舊思維 林鄭要革自己的命

可供參考的例子是前港督麥理浩,在他任內的施政未為公務員的習氣所礙,面對香港六十年代後期的社會動盪,他當機立斷,在任內對房屋、教育、醫療、社福、廉政等眾多領域作出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箇中底因,不多不少和麥理浩的魄力、視野有關。可以想像,若然麥理浩囿於「大市場小政府」的迷思、做事畏首畏尾,就不會出現至今仍為人稱道的十年建屋計劃,更不會有新市鎮、廉政公署、地下鐵等利民政策實施。明乎此,即可理解林鄭月娥在今屆政府應該擔當什麼角色。

因此,林鄭月娥以具豐富行政經驗的公務員為骨幹的新班子,有助她穩步開局,但更重要的,是她能否以領袖的高度,統領整個政府團隊,為香港探尋出路。而林鄭月娥首先要面對的,正是她自己要先革新自己的公務員舊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