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友|利用大自然力量 減緩氣候變化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洪藹誠

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對的其中一大逼切挑戰。人類活動衍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急劇增加,帶來了深遠的環境、社會和經濟禍害。在眾多減緩氣候變化影響的策略當中,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日漸被視為一種有力工具。這涵蓋生態系統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為人類和環境帶來廣泛益處。

地球綠肺

森林是最具代表性的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範例。森林覆蓋了地球近三分之一的陸地表面,它們作為碳匯,在調節全球氣候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儲存在其生物質中。這有助於抵消部分由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例如燃燒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

保護和恢復森林,對減緩氣候變化起著關鍵作用。實現此目標的第一步是防止進一步砍伐森林,因其衍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12%至20%。我們應鼓勵和推動保護現有森林的政策和倡議,REDD+計劃(減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便是其中一例。除了森林保育,重新造林和植樹造林也有助提升地球的碳吸收能力。在退化的土地或遭受森林砍伐的地區進行植樹造林,不但可恢復生態系統功能,更會帶來眾多益處,如穩定土壤、調節水資源和為各類物種提供棲息地。

對抗氣候變化的無名英雄

濕地,包括林澤、草澤和泥炭地,是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具生產力的生態系統,能夠提供各種服務,如淨化水源、防洪和為眾多物種提供棲息地。儘管濕地僅佔地球表面約5-8%,但據估算,其土壤碳儲量佔全球總量達20-30%。要充分發揮濕地作為氣候變化減緩因素的潛力,就必須保護和恢復濕地。這包括落實促進濕地可持續利用的政策和推行復育工作,以恢復已退化的濕地與其自然功能。

糧食安全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農業既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也是促成者。一方面,農業極易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如旱災、洪災和其它極端天氣事件。另一方面,農業產生的碳排放佔全球排放量的很大部分,尤其是通過森林砍伐、土地用途改變和畜牧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要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可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融入農業,推動業界採用具有氣候適應力和低碳的生產模式。混農林業是一個例子,它把樹木整合到農業系統中,可以加強碳封存、改善土壤肥力並減少水土流失。這有助提高農業生產力和糧食安全,同時減緩氣候變化。

保護性農業是另一種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包括採用少耕法、輪作和覆蓋作物等。這些方法有助於維持土壤健康、提高保水性,與及減低對合成肥料和殺蟲劑的需求。農民可以通過採用這些方法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同時減低對環境的影響。

保護海岸環境 提升固碳能力

紅樹林、海草床和鹽沼等沿海生態系統,是全球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物質和土壤能夠封存大量的碳,估計比陸地森林高出五倍之多。除了作為碳匯,沿海生態系統還提供大量生態系統服務,包括保護海岸、淨化水源和為物種提供棲息地。保護和恢復沿海生態系統,對減緩氣候變化至關重要。為此,政府可實施政策,避免將這些生境轉為其他土地用途,並投資於恢復退化之沿海地區的項目。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提供了一種多元化的方法來減緩氣候變化,透過利用生態系統的力量,我們不僅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能增強抵禦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為確保這些方案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成功,將其廣泛納入氣候變化政策和戰略至關重要。在全人類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之時,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為我們開啟了一條通向更可持續、更具氣候適應能力未來的道路。

作者洪藹誠博士是香港地球之友行政總裁。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