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 | 東南亞民意風向標:中國聲望攀升,香港大有可為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劉暢

根據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最新發佈的發布的《東南亞態勢報告:2024》,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近年來持續上升,甚至超越美國,成為區域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和政治-戰略力量。報告顯示,59.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該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體,較去年上升了20.6個百分點,遠超美國的14.3%。在政治影響力方面,中國以43.9%的支持率位居榜首,美國則從去年的31.9%下滑至25.8%。尤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尼、老撾等,對華態度轉變最為突出。這一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值得關注。

首先, 經濟實力與互惠互利是關鍵,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援助的實際成效,贏得了東南亞國家的認可。報告指出,53.1%的受訪者之所以信任中國,是因為「中國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提供全球領導力的政治意願」。港口、高鐵、工業園區等大型項目,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帶動了經濟增長。相比之下,美國雖然口頭承諾巨額投資,但往往遲遲未見行動。其次, 不干涉內政贏得各國信任,中國始終堅持互利共贏、不附加政治條件的合作原則。即便疫情期間,中國也及時提供疫苗援助,體現了患難與共的情誼。相比之下,美國將意識形態淩駕於發展之上,27%的受訪者認為「美國過於關注內部事務,無法專注於全球議題」,對其領導力表示質疑。再次,中國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31.3%的民眾認為這一願景「可以與東盟倡議相輔相成」,展現了包容開放的大國形象。

隨著美國單邊主義回潮,東南亞國家更加意識到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大國的引領和支撐。46.8%的受訪者希望「東盟應增強韌性和團結,以抵禦中美兩大國的壓力」。在此背景下,擁有「一國兩制」制度優勢、聯通內地與世界的香港,大有可為。香港應抓住機遇,發揮「超級連絡人」作用,促進中國與東盟的互聯互通。2023年,香港與東盟的貨物貿易總額達1.4萬億港元,服務貿易額超過1300億港元。這些數字背後,是香港在金融、航運、專業服務等領域的雄厚實力,可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高端支撐。在選擇東盟以外地區工作和生活時,香港國際化營商環境和多元包容社會文化也有著獨特的吸引力。

在複雜和多變的世界格局下,香港在亞洲經濟體中重要地位和獨特貢獻也更顯珍貴,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維持區域金融市場的穩定性發揮著關鍵作用。在菲沙研究所發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3年度報告》中,香港繼續位居全球前列,排名全球第二。香港處理全球約75%的離岸人民幣支付結算,亦擁有全球最大、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的離岸存款資金池。這些事實都是香港核心價值和制度優勢的最好詮釋。香港要加強與海外華人華僑的聯繫,發揮他們的橋樑紐帶作用。而東南亞是世界華人華僑最為集中的地區,他們對香港有著天然的親近感。用創新對外宣傳方式,用東南亞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打造有溫度有態度的香港形象。2023年,有超過200萬訪港旅客來自於南亞及東南亞地區,這是香港第二大的旅客綜合來源地,旅遊業的軟實力,也是香港本來就有的優勢,結合旅遊業改革,相信能吸引更多的東南亞遊客。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可以預見,伴隨著東南亞地區對華好感度的提升,人們對香港的興趣也會水漲船高。我們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開放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 與東南亞及其他地區國家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通過這些努力,香港不僅能夠保持其國際地位,還能夠在區域合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劉暢博士是香港新方向總召集人。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來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