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香港只能搶「一夜情」人才?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可能全世界只有香港這個「國際」世界級城市的政府會用「搶人才」這三個字。搶回來的是人才還是蠢材?就真的要看看香港過去二十五年,政府是如何「搶」人和財的。

香港政府設有一個部門叫投資推廣署(InvestHK),目的就是去搶︰搶生意、搶人才。但是搶了什麼生意?搶了什麼人才呢?香港每年花許多錢辦活動,辦招商展覽、做fintech(金融科技)活動、做大數據國際研討會,做綠色經濟宣傳,總之西方、國際潮流興什麼,香港政府都會辦一個活動、辦一個研討會。長官出席剪綵演說便完畢,並沒有任何長期政策跟進。

香港政府這種急急「搶人才」真的是得一個「搶」字。其他國際城市,例如東京、上海、北京、倫敦、紐約,就不需要搶人才。因為若果真的是一個有底氣的國際城市,自然會有吸引力,吸引人才匯聚。特首《施政報告》花了那麼多篇幅去談及「搶人才」,但是以香港這樣的家底,根本不用搶人才,人才自然會來的。香港政府應該怎樣調節政策,能夠令人才在香港落地生根,這個才是重點。

新加坡不用搶人才,而是有板有眼地吸引人才,長期配合自家人才培養。新加坡政府保育樹木的做法是培養自身的樹木專家,由最高層的樹木科學家例如像詹志勇教授那一個級數,以至到前線的樹藝師,都是經過非常精密和嚴謹的培訓。香港唯一培養出來的就是很多「斬樹專家」,而且外判給一些園藝公司去斬樹。只用斬樹的方法並不是整全管理樹木。就正如香港政府管理小販,就是把小販消滅,沒有去思考如何配合小販,去製造一個讓小販發展的健康環境。當然政府也可以「搶樹」,用錢買樹和植樹。但是,如果一味用這種「一夜情」模式去處理任何政策,香港就沒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才集中地,頂多只可以成為一個短期One Night Stand形式的人才平台吧。

那麼,香港需要什麼人才,一定要用錢去搶嗎?香港有七百四十萬人口,這七百四十萬人口裏面,為什麼不可以培養一些人才呢?這便回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香港現在大專院校產能過剩,導致大專院校要「搶學生」。搶學生的結果是完全放棄了學生的品質檢核。現在香港很多大學大專畢業生工作態度差、不守時、做事沒有耐性、喜歡轉工。在這種工作環境生態下,如何能夠發展產業呢?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什麼是人才?政府只是說「人才」兩個字,但是需要什麼類型的人才?怎樣吸引?政府只拿錢出來解決了問題的表面,卻沒有解決問題的核心,就是如何調節香港大專院校的模式。由職訓局以至大專院校,其實有一個可能,就是放棄限制取錄成年學生(Mature Student)限額,應該讓大專院校自由地去取錄學生,不要設下一些不必要的制肘。我相信若大專院校的收生制度拆牆鬆綁,讓大學自由地去取錄學生,而不是依據目前政府這種落後的指標去收生,會令大量大學畢業生重新進校進修學習,並令到整個學習環境有一些核心性改變。

透過這些大學平台,還可以吸引亞洲地區的學生來香港讀書,畢業後留在香港成為香港的人才。新加坡目前已經建立了這樣的一個生態,就是東南亞的學生到新加坡留學,畢業之後在新加坡工作。就算畢業後回到自己的國家,也已經和新加坡建立一種連繫。香港也有這樣的能力,問題在於香港政府目前是用西方視角去管治香港的學府,而香港的大學校董會成員本身對學術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形成了香港的大學運作只是靠用錢買外國人才來香港去營造一個國際牌效應,而實質上畢業生的平均學術水準並不高。

中文大學就是一個例子。中文大學近期出現的校徽風波,正正說明了中文大學管理層不專業、忘本。中文大學的核心價值就是中華文化,它就像耶魯大學一樣,以人文精神為主,培養中國文化人才是中大的初心,但中大近年大量發展商科,這是很奇怪的事。把鳳凰變成一隻山雞,會不會反映他們的心理潛意識是在香港做學術就是像「做雞」一樣?官僚要你交數,你便要交數?

當然我只是開個玩笑,但是老實說,在香港做學術和做服務業娛樂沒有什麼分別。你要服務學生,令學生開心、令學生滿意,給導師評高分數,才可以續約在大學留任。也要令校董會的老闆們開心、政府官員開心,辦很多活動讓他們來剪綵,讓他們覺得高興。

總而言之,香港這種心急模式的搶人才概念,也許無可厚非,最後也可能有成功的例子。但是這種模式真的可以持續行得通嗎?未來世界軟實力競爭非常激烈,但香港現在連跟新加坡競爭的能力也好像沒有,因為新加坡已經變成了英超級數,而香港目前可能已經降班到英甲吧。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