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北區創科主導發展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香港政府推出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需要有新思維和新模式。過去香港發展新區都是以發展豪宅主導,例如將軍澳就完全是地產商模式的發展,豪宅林立但缺乏一個整體的社區規劃概念。馬鞍山也是一樣,一幢幢堡壘式的建築物,有些甚至未有任社區配套設施,例如商場、街市、醫院、圖書館等,便草草讓市民入伙。很多時候新區居民變成白老鼠,社區內沒有商業設施配套,引起生活上的不便。

將軍澳的日出康城曾經出現一個荒謬情況︰日出康城第一批居民於2009年入伙,當時社區內只有一間臨時小型超級市場和港鐵站內的一間便利店。等到十一年後,區內首個商場於2020年才啟用。這種先有「地產」後有「發展」的模式並不理想。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明香港新的經濟引擎是創新科技,計劃借助「北部都會區」開發成「南金融、北創科」的「雙重心布局」。若果北區需要發展創科,應該由創科公司主導規劃。華為總部是個好示範,大家看看東莞的華為小鎮︰智慧辦公室、電動車接駁、員工衣食住行都在小鎮內解決,是一個整全的社區規劃。

試想想,北部都會區是否可以邀請小米來規劃一個創科城市,甚至找大疆、騰訊等內地最強的創科公司,由他們來主導規劃?他們可以夥拍地產商一起去發展,但是必須要以創科為主導。

如何發展一個創科社區?北部都會區可以成為「全中國創科居住生活」的一個重要研究平台,而這個應用研究是由真正認識創科的公司主導,並不像目前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等,整個發展項目是由地產管理模式去營運,並不是由創科公司主導。舉例,電動車製造商Tesla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合作協議,在上海建設製造工廠。這項合作是Tesla主導,並不是地產主導。

香港要吸引不同類型的發展項目,就必須要打破目前只是地產主導的發展模式,引進不同類型的企業和發展商。例如,內地、台灣、泰國、日本有一些是內容主導的地產發展商,而香港的發展商只是賣樓主導,所以商場蓋起來一模一樣。這個模式本身沒有錯,只是香港要有多元發展,就要有不同的模式。除了有香港的傳統地產模式發展之外,需要有新思維、需要有新模式,吸引不同類型的企業合作。

例如大嶼山有優厚的天然條件和自然環境,可以發展休閒產業,渡假酒店、水上活動中心。為何不讓香港幾家馳名世界的酒店企業做主導、發展、提供規劃呢?例如香港有些地產商在新加坡發展的項目非常有深度、有文化水準,為什麼這些發展不能在香港出現呢?是政府政策出現問題?還是地產商的部署考量呢?

何不把北部都會區的定位設成「創科文化智慧城市」,以處理社會老齡化問題和融合未來的創新科技為主題。舉例,能源供應,是否可在北區發展可持續能源、節能科技?整個供電系統及網絡系統也可以有更新和提昇。又例如,是否可以利用創新科技在北區的農業底氣上建立未來的創科農業,或者創科漁塘、創科水耕呢?創科並不等於消滅自然,科技和自然是可以共存共生的,但是需要研究、實驗和長期視野的規劃,這一方面,我相信可以成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亮點。

現在政府的北區發展藍圖仍然停留在將軍澳、馬鞍山、天水圍模式︰把鐵路申延,蓋一大堆樓房,建一大堆商場,然後招標、招標再招標。這種模式是否可以有些創新?怎樣可提速?更以人為本?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會見了鄉議局主席,鄉議局是否應該主動協助和協調北區的農田收地進程,創造一個共享財富的發展機制?

如何發展北部都會區,怎樣規劃,正正反映了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水平和特色,我們需要留心注意。若果又是傳統的地產規劃模式,就浪費了這個具備發展潛力的土地空間。

北部都會區是政府規劃遠景與策略的重中之重。大嶼山人工島的填海技術有待落實,它涉及香港人未來二十年的福祉,所以國家應該參與,北區則已是實實在在的土地,特區政府應該深思熟慮如何去應用,怎樣去創造經濟效益和價值。政府需要具體的行動和創新。我相信在規劃思維上要有主題要有主體,而不是空泛地重複一些地產發展項目,發展時間既拖得長,社會效益又變得越來越低,市民的快樂感覺又從何而來呢?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