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爭取海纜來港 助力建設國際數據港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要發展創科產業,數據基建不可或缺。香港本應極有潛力發展成為國際數據港,惟近日有評論指,本港在數據基建重中之重的海底光纖電纜(海纜)發展上,已悄悄被鄰近的新加坡大幅拋離。海纜能連接全球各大區域網絡,支援AI、雲端運算、5G通訊、高速串流及大數據分析等高科技應用,對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的意義重大,更直接關係到香港能否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建設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來稿作者:蔡裕龍

現今社會,不論個人、企業及政府均對網路傳輸高度依賴。收看網上直播、玩線上遊戲、甚至買賣美股,主要依靠鋪設在海底的光纖電纜作為傳送。假如沒有不斷強化的海纜連接,定必會窒礙跨國企業來港發展或擴張,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過去曾是亞太區數據通訊樞紐,惟意想不到的是,正當港府大力提倡要推動創科產業之際,如此關鍵的基礎設施近年發展卻停滯不前。翻查資料,香港對外海纜自2017年起再沒有增加,多個原接連香港的海纜項目先後被取消。如Facebook及Google等曾計劃興建一海纜連接美國與香港,惟2020年決定放棄落點香港,改為直接連至台灣與菲律賓。

對外連接障礙重重,據知業內人士曾嘗試將海纜拆分兩部分製造,由美國直達台灣、菲律賓,以及由台、菲接駁香港;惟即使亞洲區內的海纜接駁亦出現嚴重延誤,如ADC(Asia Direct Cable)海纜僅連接東亞洲區內之國家,仍延誤多時至今年初才成功登陸香港。

與此同時,新加坡卻非常積極擴展海纜。根據新加坡早前公布的「新加坡數碼互聯互通發展藍圖」(Digital Connectivity Blueprint),其五大戰略重點之一是提升設施,未來十年增設3個新海纜登陸站,令海纜容量倍增。參考近日一評論文章指,新加坡目前已擁有24條國際海纜,另有14條海纜有望登陸,反觀香港只有11條。以海纜數量計,星洲大幅拋離香港逾倍。

此消彼長,縱然本港未來續有新海纜登陸站建成,惟在缺乏新的國際海纜容量下,本港頻寬和連接成本的回落速度較其他地區慢。假若未來香港仍缺乏新海纜連接,相關成本將變相增加,大大減低國際電訊或科投公司、及至相關人才來港投資的吸引力,甚至動搖香港作為連繫國際與內地的戰略數據窗口的角色,有損競爭力。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確立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此定位正正需要完善的對外電訊設施和數據能力,海纜便是關鍵所在。香港海纜發展膠着,或多或少與地緣政治有關,港府必需相應地在外圍因素與創科發展之間取得平衡,積極尋找作解決方案。筆者認為,港府需以「搶企業」的態度,對外宣傳香港的地理優勢及海纜技術配套,積極接觸海外的海纜營運商,透過提供誘因吸引海纜接駁至香港。同時加快與內地協商,解決海纜營運權批出的延誤問題,理順批文手續,讓新海纜及早登陸香港,並加快增建數據中心等配套,這樣方能提升香港在全球數據網絡傳輸的領先地位,助力香港創科發展。

作者蔡裕龍從事資訊科技行業多年,現職金融公司資訊科技經理。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