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23條立法|特區政府應思考更深的一個層次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這幾天,特區政府重新啟動《基本法》23條公眾諮詢,成為全港關注的焦點新聞。官員、議員與社會人士的支持聲音一波接一波,紛紛論述香港「應該」立法的各種理由,卻甚少提到「如何」達到政府口中的「積極作用」,難道是對特區政府的執行力欠缺信心?筆者以為,特區政府在推動相關立法工作時,應該留意到,在市民眼中,「如何」比「應該」更重要,畢竟23條立法如何產生積極作用,是直接影響到每一位香港人的未來,也影響到這個城市的命運。

來稿作者:吳志隆

23條立法是個敏感議題,2003年因社會爭議不休,最後在大批市民遊行反對下而擱置,此事甚至一度成為特區政府的夢魘。李家超團隊敢於承擔,主動負起立法責任,這樣的態度值得肯定,但應留意20年後的今天,民意對此事的態度是否丕變。因為民意是否支持,將直接影響立法的過程是否順利。雖說2019「黑暴」提高了大多數市民對國家安全的意識,但有關立法如何影響營商環境、個人言論自由等方面,這些方面仍有待政府進一步說明。

綜觀多位官員與愛國愛港者的言論,期有關支持論調大約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包括:立法對於本地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有助建立良好的法治保障營商環境;立法維護的是本地市民、商戶整體利益,懲治的是極少數破壞安全分子;立法要保證完整管用且要與國安法銜接;最後,西方主流國家在相關法律方面比國安法更為嚴格。

這些論點固然義正詞嚴,但要說服老百姓,恐怕要進一步說明如何保障市民的個人安全,如何不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正如護士姐姐哄小孩子吃藥,不能光說吃了藥就對身體好,特別是20年前的那一次立法過程的苦,讓香港市民有了「童年陰影」。善作善成的特區團隊應更深入思考,立法將如何對香港帶來益處,具體體現在那些方面,比如保障金融安全,國安法如何避免香港成為黑錢流通的中心?政治安全方面,國安法如何讓香港避免成為間諜之都,這樣對香港市民又帶來哪些方面的生活提升。

另一方面,過往西方媒體將香港立國安法一事抹黑得不堪入目,以至於社會上確實有相當數量的民眾誤以為《基本法》23條本地立法將對本地的經濟、個人人身自由,甚至港人最珍視的言論自由等方面帶來嚴重負面衝擊。但是「港區國安法」立法至今已有三年多,所帶來的確實是利大於弊,這個真實的過程也增強了市民大眾對23條立法的信心,這也解釋了為何這一次宣告立法並沒有激發大規模的反對民意。

但儘管支持的民意佔據上風,儘管今天的議會內的愛國者佔據絕對優勢,但真正的民意仍待具體立法內容公布才能見真章,政府在現階段應該有所預備,深入研究每個立法條款對市民的影響,才能避免重演20年前的立法亂局。

中聯辦鄭雁雄主任在新春祝詞中說道:「香港人就具有特別能駕馭變局的特質,每每能創造『逢變則興』的奇跡。」筆者認為這是對香港社會很深入的觀察,也是對特區政府的友善提醒,因為23條立法之事與每位香港市民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一旦未能好好取得民意支持,將可能引發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若因此引發「小麻煩」,在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前,就有可能演變成「大麻煩」。

鄭主任提醒提醒當前的香港要對所面對的不明朗因素有所預備,「在不確定中把握這樣非常確定的大勢」,也就是要用好一國兩制,發揮「背靠祖國,發揮香港優勢」的獨特優點,來克服挑戰。政府要做到這點,關鍵就要在這個月的公眾諮詢當中,廣泛地吸取民意,並在此後的立法工作中,將民意準確落實到立法的文件當中,這樣才可以完善一部具有民意基礎的香港國家安全法典,真正成為可以在適應並且保護好香港發展的安全之盾。

作者吳志隆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陝西省政協委。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