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白泥染黑】單一事件?航拍揭環保署執法後 污水池又滿垃圾汁

撰文:陳潤南
出版:更新:
村民攝得早前涉非法排污的設施於本月19日仍在運作,當中引水道仍有呈咖黑色汁液。(讀者提供)

質疑一:環保署8月7日執法後,一星期後垃圾汁池又滿水?

昇達及環保署回覆《香港01》查詢,均自稱於本月7日已發現問題,並立即採取行動,「承辦商亦即日修正了有關問題。本署隨後召開會議跟進,承辦商承諾全面檢查類似的設施,確保有關設施運作正常。」。

昇達再於昨晚(30日)發聲明,指在本月環保署巡查期間,發現堆填區一設施的「運作低於預期水平而導致疑似滲漏。本公司已即時採取行動,並即日作出徹查和糾正。」並引述環保署強調是「單一事故」。

然而,根據村民提供於本月19日拍攝的航拍片段,顯示涉非法排污的設施(包括一條用黑色膠帶鋪設的引水道及污水池)仍在運作。當中引水道仍有呈咖黑色的垃圾汁,污水池更積滿黑色垃圾汁。村民說當日未有到垃圾汁河附近巡視,因此未能肯定垃圾汁最後有沒有直接排出。但根據記者於8月1日爬上堆填區的視察,垃圾汁池只得一個向外並有開關掣的排水口。

根據村民提供於本月19日拍攝的航拍片段,污水池積滿黑色垃圾汁。(讀者提供)

質疑二:職員8月初巡查垃圾河,當時只判斷是「輕微滲漏」?

環保署日前回覆記者查詢時,稱「駐堆填區職員於8月初巡查時發現其中一個設施從開關掣有輕微滲漏情況。」

然而,開關掣正是垃圾河的源頭,垃圾河臭氣沖天,《香港01》記者8月1日爬上垃圾汁河發現開關掣時,已覺臭氣沖天,但駐堆填區環署職員8月初巡查時,竟將情況判斷成「輕微滲漏」。最終,環保署環保法規管理科人員在8月7日到新界西堆填區突擊巡查,才發現堆填區內有垃圾汁流出。

究竟駐堆填區環署職員於8月初巡查時,為什麼發現不到眼前的垃圾河?又嗅不到垃圾河的腐臭?職員有沒有盡責巡視?背後是否有人失職?

圖為垃圾汁河源頭前一段位置,可見佈滿垃圾,垃圾汁亦呈深黑色。(羅君豪攝)

質疑三:雨水收集水道竟排黑色酸臭「垃圾汁」,元凶是誰?

今次事件最關鍵的問題:為什麼雨水收集水道竟會排出黑色酸臭的「垃圾汁」?

綜合雙方回覆說法,涉非法排出「垃圾汁」的設施,原本是臨時排水道系統,其物料為高密度聚乙烯防滲膠,用作收集地面的雨水,以避免雨水滲入堆填區內部。由於雨水未受污染,所以無需特別處理,雨水可直接排出大海。環保署表示屬堆填區的正常運作。

垃圾汁又黑又臭,記者到現場時臭氣沖天,正常人根本不可能將垃圾汁當成雨水直接排出,但偏偏昇達卻在8月7日才後知後覺,發現「疑似污水泄漏」。而在環保署執法後8日,卻又被村民以航拍機發現垃圾汁積滿排水道。

對此,昇達只回應指疑似滲漏是因為「一設施的運作低於預期水平而導致。」但記者用高空圖發現涉事設施於去年約11至12月建成,環保署亦確認該膠帶是堆填區承辦商於2017至18旱季時期鋪設於地面的臨時排水道系統。

為什麼一項新設施會於一年內就「運作低於預期水平」?「運作低於預期水平」是因為人為還是其他因素影響?又為什麼雨水會變成「垃圾汁」,直至今年8月才有人發現?

淙淙流水的河澗原是美景,但是記者眼前的河水全是黑色的垃圾汁,腐臭味更是撲鼻而至。(羅君豪攝)

質疑四:黑色酸臭「垃圾汁」究竟從什麼時侯開始被排出?

記者於7月31日發現垃圾汁河,8月1日爬上垃圾汁河並發現源頭。而根據居民稱情況已持續數月。對比航拍及多張高空圖,堆填物內部的喉管導出污水,再經鋪設的膠帶引導至垃圾汁池儲存,而膠帶設施於去年約11至12月建好。究竟在環保署於8月7日發現事件前,垃圾汁於什麼時間開始排出?

相比起一般「垃圾汁」處理,須要經過管道網路收集,輸送至堆填區內的滲濾污水處理廠處理,然後排入公共污水系統處理。今次的臨時排水道系統,由於本意是用作收集地面的雨水,可直接排入大海。明顯署方對雨水收集系統明顯監管較鬆。另外,署方又補充,當旱後初次大雨時,雨水可能將地面的污染物沖走。為減少這方面的污染,堆填區內已定點加裝設施來堵截初次流出的雨水,然後承辦商會將收集所得的雨水泵到滲濾污水處理系統。

而記者發現垃圾汁時已屆8月,明顯非「旱後初次大雨時」,因此照理雨水的阿摩尼亞含量不會嚴重超標。而且,記者現場巡視時,亦未見任何將雨水泵到滲濾污水處理系統的設施。究竟「垃圾汁」污染下白泥的情況持續了多久,目前仍是未知數。

陳淑莊:污染事件不單是疏忽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淑莊就說:「我覺得不單是疏忽,情況如此嚴重,是否有人刻意隱暪?以為不上報說無人知,這些問題都要深究。」惟不論是署方還是昇達,仍未給傳媒及市民一個合理的答案。

陳淑莊認為今次事件不單是疏忽,政府需要深究背後是否有人刻意隱瞞。(羅君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