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攝影.博評】沒有他和她,就沒有香港第一場Formula E

撰文:程詩詠
出版:更新:
我剛從馬來西亞拍攝Formula 1回來,返港不到一星期,便又帶着長短裝備進入香港Formula E賽道。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攝影師,我今次看到的,卻是香港人的了不起。
程詩詠

Formula E在喧鬧聲中結束,主辦單位像打勝仗般亢奮,頻說贏盡口碑,可望添食。坊間的投訴聲則此起彼落,有人埋怨攞唔到pass入場影相,有人投訴只見銀幕不見賽道,有人直罵是擾民之作,小圈子「盛事」。

我剛從馬來西亞拍攝Formula 1回來,返港不到一星期,便又帶着長短裝備進入香港Formula E賽道。

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攝影師,我今次看到的,卻是香港人的了不起。

首輪掌聲,應給予當日賽場上的一眾工作人員(Marshals)。

街道賽不是一個正式的賽車場,賽道窄,與觀眾極近,而兩者中間,也不像正式賽場般有沙池、緩衝區及防撞欄等相隔,故安全永遠是首要考慮,而要確保賽事在安全情況下進行,在場地各個崗位站崗的Marshals功不可沒。

今次的Marshals,男男女女,有老有嫩,大部分都是「初哥」,卻都對賽車有濃厚興趣,所以才願意自掏腰包到肇慶集訓3天,再連續兩天朝七晚七,站在同一崗位上參與這場賽事。他們的體力精神負荷一點也不簡單,當天便有不少Marshals在無啖好食的情況下,抵不住烈日當空,紛紛中暑。

雖則如此,Marshals的角色,其實一點也不討好,我當日便目睹過Marshals被罵的場面。

因為是街道賽,賽場都是臨時規劃及搭建的,固然沒有隧道或行人天橋可貫穿內圈和外圈。遇上有些人在賽事期間要進出,Marshals總會上前阻止,對方卻會視為「留難」,很不客氣的拋下一句:

「賽道咁窄,我10步都過到對面啦,有咩問題?真係阻頭阻勢!」

可是投訴人沒注意到,今次是一場電車賽。賽道上,電車跟傳統賽車最大的分別,是引擎聲響。電車超靜,不像賽車遠遠都能聽見引擎聲。你快,也不及電車快吧!再者,即使closed track的時候,賽道上也會有其他safety car或medical car等行駛,有時甚至會有車試圈檢查賽道,它們全都是電車,時速200公里撞過來,值得嗎?

事實上,外國頂尖賽車攝影師都非常尊重Marshals,什麼時候可以站在什麼位置,他們都會聽從Marshals指示,不會搵命搏。

其實目前很多賽車場或賽事,都已實施攝影師必須出席強制性安全培訓後,才可領取攝影背心到場上拍攝。至於一級方程式比賽,對攝影師的審批極為嚴格,而且場上過半為資歷深厚的年證攝影師,根本沒有人會以身試法。

今次的賽道,確實教很多外國攝影師讚歎。全長約兩公里,位於中環核心的龍和道,摩天輪、天星小輪大樓、大會堂、政府總部、解放軍駐港部隊大樓、IFC等,背景千變萬化,要在一夜之間封路搭建,然後又在一夜之間還原,可以想像當中的設計與物流,要求極其精密。

我其中一位朋友,過去曾參與香港不少大型運動項目的籌備及宣傳工作,她今趟亦有份參與Formula E的籌劃,她說,從來沒試過籌劃一個項目,要申請如此多牌照,為的,是盡量做到百分百安全。

香港的第一次,確有很多不足之處,但當中不少人的心血,確實值得我們鼓掌。

【編按:所有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