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Old】五十歲後最常聽到的兩個字:感恩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五十歲後特別懂得感恩,因為去到人生中場,懂得誠實回顧,踏實展望將來。
蔡東豪
五十歲後特別懂得感恩。(Getty Images)

「物以類聚」這四字詞語的威力真大,沒有刻意篩選,常見的人自自然然不同了,五十歲後身旁的人是其他五十歲後。作為新加入者,我特別留意這群組的行為舉止,發現一個頗特別現象,這群人不停細數生命中的好事。這現象當然特別,年輕朋友聚在一起,例牌動作是呻,呻上司怎戇居、呻內地人怎無禮、呻政府怎無能,但五十歲後卻不停感恩。

感恩是感激得到有形或無形的東西,感恩的人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並知道這些美好不是理所當然,不完全屬於自己的努力,過程中有其他人或力量幫助。五十歲後走埋,爭相感恩:「我幾好呀!」

二三十歲的時候,我們不斷向前衝,相信命運在自己手,成功唾手可得,偶爾失落是雜音,目標在面前。銳氣在這階段是好事,未試過怎知不可能,拓闊疆界靠的,很多時是心口的勇字。三四十歲開始遇到成功,但問題是,嘗過成功後渴望更多,怎多也不足夠。這段時期莫說感恩,我們覺得上天不夠公平,事業不錯有成,但成績總是跟期望差一點點。五十歲前的生活,是關於「不夠」——不夠好、不夠多、不夠大。

五十歲後特別懂得感恩,因為去到人生中場,懂得誠實回顧,踏實展望將來。跟上一代不同,我們活在百歲人生的世界,五十歲只是中場,這時候正好回一回氣。誠實回顧的威力很大,以前總是感到不足,因為我們不誠實,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更好成績。錯的是別人,自己不好彩,靜心回顧,我們是否去得太盡?是否把期望定得太高?踏實展望將來對我們目前生活的影響也很大,去到中場,前面對手是龍是蛇,有跡可尋,自己有幾多本錢也心中有數,是時候設定貼近現實的計劃。

五十歲後,不再把期望定得太高,而懂得設定貼近現實的計劃。(作者提供)

五十歲後覺得年輕離開自己已遠,無謂欺騙自己,將來是未知數,雖然一定全力以赴,因此懂得欣賞現在。現在原來好靚,我們已經擁有這麼多好東西,不如多花時間享受現在的一切。不懂感恩的人討厭現在,現在是短暫的,因為樣樣不夠如意,下一步便飛黃騰達。

當人生這場波剩下半場,我們不期然調整期望。五十歳後變成期望高手,打羽毛球識得找對手,場場波變成有得打。如果對手是林丹化身的話,取得兩分,便視為勝利,這叫期望管理。五十歲後知道所有事情都是與期望比較,自圓其說成為開心的方程式。

我甚至聽過另一個五十歲後朋友,他說做事特別得心應手,以前做不到的忽然做到,以前開不到的門忽然打開,做事像進入一個「忘我」(英文叫Flow)的境界。這個半退休人士最近不是得到特大成就,分別是把期望定立在適合自己的界線。

感恩不是每事寄張Thank you card(有恒心做當然是好),或感恩不離口,大部分時間感恩之情埋藏在心裏,自己知道已足夠。我沒能力看穿別人心裏話,但五十歲後的行為太明顯,身體語言不停在說「感恩」。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