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員工機票.來稿】空姐空少的階級眼光 是航空公司文化的錯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張仁厚:乞衣飛體驗:同是自己人 相煎何太急】

【惠珍回應張仁厚:用乞衣飛想飛得舒服 要明白四大潛規則】

文:張仁厚

感謝惠珍來稿回應拙作,近日也見網絡掀起有關飛機員工待遇優惠的相關討論,希望此文能繼續引起大家對「員工優惠」的關注與討論。

請容我先以數段文字再解釋我先前文章的重點,在前文中,我主要希望帶出兩大重點,第一是機場內的員工態度,即是在登機中,員工對待「自己人」的態度,舉個例子,在清邁一次的遭遇,當在櫃台關閉後,我領了登機證,過了海關,準備登機時,突然位置被兩名乘客取了而我被取消機位,職員對於這種情況是直接地把我置之不顧。如果按照來稿一文所說,這是一種潛規則,「出得黎行預左要還」,請問這是一種合理的處理方法嗎?畢竟,這是一間大公司,大家都是自己人,這種「冷漠」會是我們認同的價值嗎?

這是一間大公司,大家都是自己人,這種「冷漠」會是我們認同的價值嗎?(視覺中國)

在深化「待遇差別」這一論點上討論,來稿認為一種現存、恆之有效的階級觀念,是我們作為員工優惠者應該要接受並服從的。有論者甚至認為「俾少左錢就唔好嘈」,在這裡,容我們用其他例子想一想:

1. 在餐廳內,員工膳食是基本福利,餐廳內的員工是否有義務要享受次一等的食物?
2. 在Apple公司內,職員以員工價購物,是否有「義務」要購買次一等的iPhone?
3. 在巴士上,若巴士客滿,是否應先把「員工」或家屬趕下車?

如果我們認為上述情況是不可接受的話,為何我們會認為航空公司的做法是「可被接受」的呢?我想帶出這個問題讓大家思考,當一間公司現存規則有不合理的地方時,大家是否應焦點討論當中的合理性與正當性?

1. 對於登機排名的安排上,航空公司存在一種排名,以決定上機優次,以確保資源分配上的系統性與穩定性,這是能夠理解。但在出現問題後,例如在我清邁那次的遭遇,航空公司職員是否可以多做一小步,幫忙作其他安排呢?是否因為我是使用員工優惠,所以只值一句You have to take your own risk?然後,就再沒然後?對於一個在境外的自己人,航空公司是否可以多設想點點?尤其是這間航空公司以服務見稱。

今天穿上制服的員工,當換上便服後便會是明天坐在機艙內的「自己人」。(視覺中國)

2.    其次,在機艙內的差別待遇上,正如我先前文章所說,今天穿上制服的員工,當換上便服後便會是明天坐在機艙內的「自己人」。在差別待遇上,為何她們會選擇以「階級眼光」去服務機上乘客呢?為何她們會願意強化這種階級意識呢?我相信每位有志成為空姐/空少的人,當初都是願意為機上乘客提供舒適服務,不然她們不會投考這份工作,或是她們不會被聘請做這份工作。當中是什麼原因令這班當初滿腔熱誠的年青人,成為了今天以「階級眼光」判別乘客的服務員呢?我並不相信這是個人問題,我文章所說的是「文化問題」。即使一個再善良的人,在一個文化醬缸下都會被異化成一式一樣,講述同一話語的人。始終,是文化扭曲了人性。

文章分享當初的起源,是因為我們相信,世界應是一個更共融的世界。畢竟,在香港這個以金錢掛帥,見高拜見低踩的極端資本主義文化內,我們每一個人都身受其害,人性或多或少已被扭曲。我們是想香港朝這方向走,或是我們可以在細處作改變,建構一個更共融的世界?所以,文章最後我們只需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希望世界能有更好的轉變嗎?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