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人的悲哀:迫不得已,他們一起裸辭

撰文:噗先生
出版:更新:

說起「裸辭」,我有一個故事想同大家分享。我想有些人看完後,會有共鳴。
上兩個星期,太太的同事搞farewell party,我跟着去。
席上,一行12人,farewell party 的主角,竟同時有6個。

圖片來源:iStock

某說:

「我打算轉行去做digital marketing。你看,Cert也讀好了。朋友說會有生意彈過來,好的開始。」

另一人說:

「我也打算跟他。」

說着指向另一位主角:

「一起開production house。客戶應該不成問題,以後大家記住多一點合作。」

還有一個指了指這家餐廳:

「其實這家餐廳我老公有份。現在先在這裏幫忙一下,再作打算吧。」

大家望着我太太:「噗太,你呢?」

「回家凑女啦。反正就到暑假。」
噗太

剩下最後一個,臉色有點青:

「其實……其實我仍在找工作。但一直未找到。外面市道不好,要找一份工作,並不容易。」

大家嘻嘻哈哈,教他不用擔心,會射住佢。話雖如此,但其實各自心內都知道何謂現實。

我想大家都會發現,這6個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還未找到新出路之前,便已經向舊老闆辭職,即所謂「祼辭」。

從來,在我心目中,「祼辭」都是一種褔氣。因為只有沒負擔的人,才敢不顧後果地斷自己米路,不怕往後有多長日子,會失去收入。像我這種有老婆要養的人,自然不可能會去裸辭。

雖然很多職場專家,都分析過員工裸辭的原因,例如對公司不滿,對上司抱怨,以至覺得工作沒有前景,故此以裸辭表達不滿。但分析歸分析,經歷過失業的人,都會覺得裸辭往往是意氣之爭。也許自我感覺良好,但後果其實與自殺無異──即使你死了,也不會討得一點兒的同情。但死了倒是一了百了,裸辭過後,去尋找新的工作,也許你會失去更多的自尊。

多份薪酬福利報告均指出,本年企業的招聘意欲比去年有所回落。(曾梓样攝)

這6位主角,完全明白了上述的悲哀,也不算年青,甚至部份有家庭負擔。

那麼,為什麼他們都不約而同,選擇「裸辭」這條路呢?

因為他們在某電視台工作。那電視台規定,員工辭職要兩個、甚至三個月通知。現在市道不景,勞力市場,尤其是傳媒工作者,有供過於求的情況,新僱主是不可能等一個員工三個月。故此,除了補水三個月給僱主外,他們只有選擇祼辭,才能逃離舊東家的魔掌。

但誰會知道,三個月後會否找到新工作?這情況,跟家門外嚴重火災,自己走投無路,決定跳出窗外求生一樣,都是九死一生的決定。

可是,做傳媒的,都知道,這一跳,避不了。

今天你不裸辭,難保他朝「被裸辭」。現今的傳媒機構,寧願提早一個月通知你,也不願付代通知金。換句話說,裸辭不裸辭,結果一樣。

這就是現今傳媒人的悲哀。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