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車禍.來稿】元朗五車相撞 都是路牌惹的禍?

撰文:邱益彰
出版:更新:
通車兩年,新出口仍未有出口編號;主因就是兩署欠缺協調,無論路政署效率幾高,運輸署懶理都難以完成。正正就是缺乏適當的指示牌,令到的士司機無所適從,從而引發是次意外。
邱益彰
元朗公路 12日晚發生五車相撞交通意外,有城巴撞至車頭嚴重變形,玻璃破裂。(資料圖片/梁銘康攝)

文:邱益彰(「道路研究社」社長)

4月12日夜晚七時,元朗公路發生串燒連環車禍,造成七十人受傷。事發位置是介乎於博愛交匯處至十八鄕交匯處的元朗公路,起因是一架的士在公路出口突然收慢「揀路」,導致尾隨五車收掣不及而撞上。

車禍原因十分簡單。首先,一輛市區的士疑因不熟路,在「元朗(南)」出口突然收慢。原本尾隨的小巴和九巴亦能剎停,惟後面的城巴、客貨車和貨櫃車收掣不及而發生是次交通意外。的士在快速公路上急剎固然之有問題,但到底是什麼令到的士司機猶豫不決,不知該選那一條行車線?

2012 年,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對博愛交匯處改善工程撥款,造價爲 2 億 6,480 萬元。有人問,這是大白象工程嗎?不,這不是大白象工程,而是真的能改善元朗一帶的交通車流,紓緩交匯處的交通壓力。博愛交匯處和十八鄕交匯處在原本設計有缺陷;假設元朗公路西行想經十八鄕交匯處離開公路,必須先經博愛交匯處;由十八鄕交匯處進入公路的車流,亦需要駛經博愛交匯處。舊有設計爲博愛交匯處造成極大的交通壓力,每晚放工時間塞車更是家成便飯。

發生今次意外的「元朗(南)」出口在 2015 年 2 月 9 日正式開通。但新出口並無解決博愛交匯處的擠塞問題,原因到底爲何?通車超過一年半,當局只是在十八鄕交匯處附近加上「元朗(南)」兩塊路牌;而當時博愛交匯處附近只是放置一些不起眼的小型路牌,不但甩色、而且被雜草遮蔽。筆者在2016年10月9日去信路政署投訴,要求當局在博愛交匯處前的「龍門架路牌」上加上「元朗(南)」及其出口編號,從而引導駕駛者使用新出口。翌日,路政署改善工程總工程師回電筆者;指已經安排擇日添置相關路牌。

在博愛交匯處,去到出口先至有一塊出口路牌,出口二百米前都沒有指示。(作者提供圖片,攝於2017年2月16日)
雖然運輸署迅速加回「元朗(南)」指示,惟仍缺乏出口編號。(作者提供圖片,攝於2017年2月16日)

筆者最欣賞的是路政署效率奇高,翌日就立卽回電。不過其實相關指示仍然不足,出口前的路牌仍然被雜草遮蔽,缺乏「龍門架路牌」及出口編號。究竟爲何如此?因爲路政署只是執行運輸署命令添置路牌、維修損毀路牌;而放置路牌的位置、製定出口編號均由運輸署決定。這亦是爲什麼通車兩年,新出口仍未有出口編號;主因就是兩署欠缺協調,無論路政署效率幾高,運輸署懶理都難以完成。

正正就是缺乏適當的指示牌,令到的士司機無所適從,從而引發是次意外。而另一方向進入元朗公路的新入口,同樣只是放置一些不合規格的小型黃色臨時路牌,到底運輸署何時才能正視這些問題,換走不合格又難以閱讀的路牌呢?

筆者就此希望署方正視問題,亦祝願傷者早日康復。

↓由一開始塊路牌(我建議新增的)去到出口先見到另一塊提示。兩塊路牌中間,應該加個「龍門架路牌」提示出口。(作者攝於2017年3月22日)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