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設計及時裝基地「搶客」 民間倡議方案值得考慮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政府上星期公布於深水埗通州街興建設計及時裝基地(下稱基地),基地將位於市建局的通州街/桂林街需求主導重建項目(DL-5:SSP)內,共有五層商業平台,樓面總實用面積共約3,600平方米,交由香港設計中心負責營運,預計2023/24年度落成,以低廉的租金租給設計師。不過,市建局的重建及活化項目已經不是第一次淪為地產項目,波鞋街、利東街等失敗的例子前車可鑒,而且不少民間團體對深水埗的布藝發展提出過倡議方案,政府應當聽取民間的聲音。

深水埗棚仔市場。(資料圖片)

基地「搶客」  元創方料更難營運

政府希望利用深水埗這個傳統的服裝布藝批發零售熱點,結合設計、時裝、製衣與零售,並建立時裝和相關業人士的聚腳地,以帶動深水埗區的旅遊發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又指,基地同時會提供時裝設計所需的共用設施,支援初創設計師實踐設計,讓有意做時裝設計的年輕人以相宜租金落腳。

不過,基地在概念和原意上與元創方十分相近。早前政府將1951年建成的已婚警察宿舍改建成現時的元創方(PMQ),由同心基金成立的非牟利社會企業──元創方管理有限公司聯同香港設計中心、香港理工大學和知專設計學院以自負盈虧的方式營辦,以創意中心為定位,旨在培育更多本地設計師。

活化後,元創方提供工作室予本地設計師。然而,人流極少。(資料圖片)

由此可見,基地和元創方唯一不同之處就是基地想專門培育出時裝設計師,而且基地在時裝設計上可以提供到比較多支援予設計師。不論從支援層面上而言,還是租金和地理位置,基地無疑更勝一籌。從元創方網頁上可見,在現時九十多間商店中,有41間為時裝、配件有關的設計商店,佔全部商店的四成半,而當中不少時裝店都以經營自家品牌和設計為主。屆時基地落成後,原本的商戶或會遷離元創方,進駐基地,政府應界定設計及時裝基地的定位,讓兩者清晰分工。

元創方為政府推動本地設計產業的活化項目。(陳子雲攝)

再者,元創方的營運情況並不理想,有一段時間更處於空置率高的情況,因而引入高檔品牌,增加租金收入。有元創方租戶開店兩年後更因生意不如預期而遷出,並批評租金和管理費貴得「不合理」。可見,元創方為了達到收支平衡,經營模式已經與商場無異。但諷刺的是,香港設計中心是元創方的聯合營運者之一,而政府正正打算將基地交予香港設計中心營運,雙方要確保基地不會淪為另一個商場。政府必需監督香港設計中心,確保基地達到社會效益,有效地運用公共資源,防止基地成為「元創方2.0」或是一個大型的商場。

棚仔重置鄰近基地  政府應積極考慮民間政策

政府早於2015年要求俗稱「棚仔」的深水埗欽州街布販市場搬遷清拆,但有關問題卻超過兩年半都未達成補償共識。有關注組於本周二(1月16日)聯同棚仔布販,到深水埗區議會會議請願,向食環署署長劉利群表明,棚仔布販無意遷入重建項目的五層大廈內,但要求政府不是單發展單棟的基地及關注「上游」時裝設計師,亦要關顧「下游」的布販。劉利群回應說,已經清空了通州街臨時街市的第一至五座,重置棚仔布販,她又認為這是最適合的方案。

雖然通州街臨時街市鄰近基地,將棚仔布販重置於此便利於進駐基地的時裝設計師購買材料,但政府並沒有將棚仔納入整個深水埗時裝布藝基地發展。事實上,民間早於2016年提出一系列的布藝發展和規劃方案,包括於通州街臨時街市成立一條龍的社區布藝市集及通州街臨時街市第一至第五座的用途規劃。

關注組要求政府將棚仔納入整個深水埗時裝布藝基地發展,撤回「市價八折租金」方案。(羅卓敏攝)

相較於「由上而下」的政策,「由下而上」的社區發展往往更能滿足主要持份者的訴求,然而不論當時政府,或現屆政府都沒有廣泛接納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反則私底下與市建局和香港設計中心達成協議,忽視棚仔布販的訴求,亦視民間所倡議的布藝發展為無物。因此民間倡議的規劃不容忽視,政府應該聆聽民間聲音,以及積極考慮其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