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奧斯卡.觀點】串流平台入場 勿陷傳統影業窠臼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第9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香港時間今日(3月5日)早上舉行,頒獎禮開始沒有多久,由串流平台Netflix原創的、講述俄羅斯禁藥風波的紀錄片《伊卡洛斯》就奪得第一項電影類獎項——最佳紀錄片獎。不過,Netflix其他數部有份提名各類獎項的電影,在《伊卡洛斯》之後就再無斬獲。上屆奧斯卡寵兒Amazon,今屆只有一部《情人眼裡巴基斯》獲最佳女配角提名,不過就花落旁人。
其實前後這幾屆奧斯卡,除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男女主角等傳統熱門話題之外,串流平台、科技公司繼參與電視劇之後加入電影行業會如何改變行業生態也開始引人關注。目前來看,串流平台能夠打破傳統的電影發行制度,增加小成本電影的曝光面以及豐富消費者的選擇,但未來它們會否造成新的壟斷,或同樣陷入流量導向的電影質量問題,值得警惕。

奧斯卡電影小金人,又是一年一度爭奪大戲。(Getty Images)

串流平台布局電影久 進軍奧斯卡有成果

串流平台布局影視行業,追根溯源,已有幾乎十年之久。2008年,Amazon旗下串流平台Prime Video成立,開始在線付費觀看視頻之路,兩年後Amazon成立影業,2014年開始製作自製劇,兩部原創喜劇《透明人生》和《叢林中的莫扎特》獲得當年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令業內印象深刻。2015年Amazon成立原創電影工作室,簽下獨立電影製作人泰德霍普(李安部分電影的製片人),以及活地阿倫、占渣木殊、斯派克李等知名導演,投資他們拍原創電影,並開始各大電影節的征程。後來,Amazon以1,000萬美元買下《情繫海邊之城》的發行權,以及《推銷員》在美國地區的發行權,成為上屆奧斯卡的大贏家。

另一方面,Netflix因原創電視劇《紙牌屋》和《女子監獄》一舉成名,其後開始覬覦電影行業,在2014年通過推出《埃及廣場》獲得奧斯卡提名。在2015年,Neflix不斷和各國獨立電影製片人聯繫,意圖通過獨立電影切入電影行業,而經過一番努力,這間公司推出和發行的紀錄片《白頭盔》在上屆奧斯卡獲得最佳紀錄片獎。事實上,購買小眾紀錄片也一直是Netflix的策略。Netflix在今屆奧斯卡上獲得4項提名的期待之作《Mudbound》,就是該公司從知名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尼斯電影節上購得,可惜在獎項上沒有驚喜。

第90屆奧斯卡頒獎禮香港時間3月5日上午舉行。(美聯社)

打破傳統發行模式 增消費者選擇

這樣看來,無論是Amazon或是Netflix,似乎都只是發行商的一種新身份,除了部分原創影片之外,加入行業主要是通過購買影片發行權的方式。然而,串流平台對電影行業的更大顛覆,是在打破傳統的發行模式上。

在美國,傳統的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出碟已形成了一種既定模式,在電影製作完畢之後,通過宣傳、營銷增加電影曝光,在中後階段則要與影院、院線洽談公映新片,目的是以性價比最好的方式把電影商品擺入貨櫃,盡可能佔到最佳位置、最適合的銀幕以及最合適的場次,電影公映數月之後,再發行光碟。而院線行業的利潤水平與票房總收入及分帳模式密切相關,大公司製作、大明星加盟、大宣傳的商業電影更容易得到市場青睞,票房高,利潤也高;而小成本、獨立、沒有明星及宣傳的電影則缺乏種種資源,難以獲得曝光機會。由於高投入、高風險,很多時候電影也變得類型化,比如反復應用成功模板拍出系列電影,減少風險的同時也抹殺了電影的創作力。

Apple銳意發展影視業務,惟一直受制於Netflix、亞馬遜等競爭對手。(視覺中國)

但串流平台不是這樣做。Amazon仍偏保守,要和傳統影院合作,不過縮短了影院公映到光碟發行的窗口期,從原先的影片放映后39-52星期再出碟,縮短至4-8星期,令用戶可以更快從網絡平台上觀看。而Netflix採取了零窗口期的方式,可做到在影院公映的同時網上也同步播映。

對於包括藝術電影在內的小成本或冷門電影來說,這種模式創造了一種機會,令它們無需擔心院線票房收入,也較不需擔心投資相對少、視覺效果不夠強勁,只要通過在網絡平台上曝光,就可以帶動影片網絡的點擊率和知名度;對於擅長拍攝中小成本的導演來說,Amazon及Netflix願意投資不同類型片,又能給予創作者相當大的自由度;而對於觀眾,電影能夠在網上播出後,就不需再苦苦等待戲院公映或因錯過公映而捶胸頓足,突破了空間和時間限制,影片的選擇也更加多元。

不過,縮短窗口期、零窗口期的舉動顯然觸動了影院利益,長遠也會波及光碟行業。有影院開始拒絕播映Netflix參與製作發行的電影,Netflix投拍的大片,在各大頒獎禮上也受到歧視。例如康城電影節就改變了入選規則,要求從2018年開始,所有競賽片都必須滿足在法國院線上映的條件,以避免由串流平台製作的電影繞過影院播出,以符合法國保護本地影視的文化例外(cultural exception)電影政策。另外,Netflix電影難獲得奧斯卡歡心也被指或與這種播映方式有關,因為奧斯卡評委仍較依賴從傳統院線電影選片,小眾影院、網上上映的電影難以引起評委注意。

不過,串流平台加入電影行業並不是平步青雲。今屆奧斯卡被稱為對串流平台不友好的一年,雖然Netflix參與的八部電影獲得提名,Amazon有一部提名,但都非奧斯卡話題之作。固然奧斯卡的口味不能完全代表電影質素,但在奧斯卡奪獎也是串流平台壯大聲勢的手法之一,未能令奧斯卡滿意,對它們的商業目標提出新的挑戰。

打破舊壟斷 謹防新壟斷形成

在媒體賦予串流平台顛覆、革命、挑戰傳統的光環下,串流平台購買影片發行權本質上仍是一種商業操作。初涉足電影行業時,Amazon和Netflix以購買小成本、小眾影片打開出路,但在進軍影視行業的野心下,也要考慮市場和回報率,開始出重金購買美國傳統六大製片廠的出產。2018年,Netflix公布將出資80億投拍電影,但新近上映的(有章子怡參演)《科洛弗悖論》口碑不佳,它作為系列電影之一,被批評演員陣容強大但劇情平淡,場景沒有新意,也缺乏與前幾部的聯繫,電影似乎也再落入一般商業片的窠臼。

Netflix開創初期,有不少迪士尼大片可以任睇,但隨着串流技術提升,迪士尼決定自己的片都是自己播。

另外,在自製內容方面,Netflix一直希望電影也能夠複製《紙牌屋》的成功模式,營銷口徑上聲稱要以大數據支持內容生產,以更好地捕捉觀眾心理。對於網絡平台而言,票房收入仍然是涉足影片行業的一大目的,在無法和院線分享利益的時候,更要靠影片本身創造口碑效應,但由誰來定義影片的口碑呢?對此,「01觀點」就曾討論大數據與電影創意的關係,過於迷信大數據,或令電影傳播中心由作者完全轉移到市場,令電影成為市場附庸,如果沒有精彩的原著,就算擁有大數據,也難獲得成功。

而打破一種壟斷,又要警惕會形成另一種壟斷。相對而言,Amazon和Netflix對電影發行的門檻相對較低,但伴隨着尤其是Netflix的全球擴張,出現了另外一種指摘Netflix壟斷的聲音,一是批評該公司用巨資收編行業精英,二是在美國以外的地區惹起當地媒體不滿。對於Netflix落地國的影視產業而言,該公司拿着最好的資源到當地傾銷,但又對購買當地劇集、電影沒有興趣,以其制訂的國際標準(主要是美國口味)來培育國際觀眾,似會有損文化多元性。

誠然,串流平台不是慈善機構,其一舉一動都有商業考慮,對電影行業一些規則的打破也產生革新效應,一定程度上會改變行業及觀眾的放映、收看習慣。不過電影行業除了商業因素之外,仍然是一種藝術形式,以宣揚、推廣人文意義為根本。串流平台靠「燒錢」可以入行,但靠「燒錢」不是扶持這個產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