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地震】外遊潛在安全風險 香港要推廣旅遊防災知識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昨天(18日)日本大阪發生6.1級地震,雖然規模並不算相當嚴重,但據報仍有多人傷亡,JR停駛,交通一度陷入混亂。雖然暫未有香港旅客傷亡消息,但不少人的行程都因而受到影響。港人熱衷旅行,不少香港人外遊都會選擇自由行,其實亦有一定風險,例如近年甚受歡迎的日本、台灣等地,其實都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屬地震高危地區。日本與台灣長年受地震所困擾,當地已發展出相應的地震防災教育;但香港得天獨厚,一般市民自然較少接觸到地震的防災教育。市民出發旅行前固然應該主動多花時間研究,政府當局亦可加強推廣,讓外遊市民有更多更方便的渠道接觸到防災資訊。

大阪發生6.1級地震,多處受到破壞。(美聯社)

隨着自遊行風氣日盛,愈來愈多香港人不跟團獨自外遊。以日本為例,日本旅遊局的數據顯示,即使首次到訪日本的香港遊客,亦只有22%是跟團,換言之有近八成是自遊行。不少香港人遊日都是「三番四次」,對於有遊日經驗者,自遊行的比例應會更多。由於香港人普遍欠缺旅遊當地應對天災的知識,一旦在日本或是外地遇上大型天災,難免驚惶失措,甚至令自身處境更加危險。除了這次地震外,去年冬季12月時,北海道大雪災亦令不少旅客滯留;而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311)以及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影響更大。

+9

香港除了夏季颱風之外,甚少機會出現致命天災,除了學校的火警演習外便甚少有其他防災練習。港人經常外遊,但目的地並非都如香港一般安全。保安局現時已有外遊警示制度,會以黃、紅、黑三種警示代表目的地的安全威脅程度(由弱至強)。然而,警示只能提醒市民,該地區有長期安全威脅,但地震等天災卻難以預測,難以以此方法提醒市民。

保安局發布的外遊警告。(保安局網站)

而且,現時政府偏向強調在發生災難後政府的應對角色,較少考慮如何向外遊市民普及防災意識。雖然發生重要事故後,政府一般亦會訊速地作出應對;但要知道天災來得突然,遊客在遇上災難瞬間的判斷很可能左右其安危,故此旅客自身的防災知識亦很重要。誠然,保安局在2007年時曾推出過一本《趨吉避凶簡易守則》的小冊子介紹防災知識;而除了小冊子外,當局也於有在本地推廣防災知識。然而,這些防災知識只針對本地情況,對外旅遊客未必一定適用。不同地區可能有不同的天災,例如香港甚少遇見的雪災、龍捲風等,加上不同地區也有當地的應對措施。

保安局的《趨吉避凶簡易守則》:

+3

外遊的市民準備外遊時,固然應該保護自己,購買合適的旅遊保險之餘,亦最好事先做好資料搜集。但同時,政府當局亦應該主動負起責任,向外遊港人(尤其是更易獨自面對危機的自遊行旅客),介紹當地潛在風險,以及遇到意外的緊急應變措施。

當局在這方面絕對有改善空間,可以考慮針對港人經常出遊的地區,如日本、台灣、東南亞等較易遇上天災的地方,提供緊急應對措施。而且當局應於平日便「貼地」地多做傳播,而非在「出事」後才強調應對辦法。例如可在旅客購買機票時作相關提醒,又或是於機場旅客辦理登機手續時派發相關資訊,又甚至適當地在航班安全提示中加入天災應對資訊等。市民得到合適的防災資訊,自然能更安心地到外地旅遊。

延伸閱讀:
香港獲CNN選為游水聖地 銀礦灣可否發展成聖淘沙?​
景點欠創意難吸引旅客 旅遊發展遇瓶頸​
旅遊發展應趨多元化 朝聖旅遊值參考
墾丁前車可鑑 旅遊業不能「食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