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暴力】絕對言論自由孕育暴民 社會將踏上極權之路?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女權運動者劉璧嘉(Lala Lau),早前在社交網站分享了自己墮胎經歷,惹起熱烈討論。網絡世界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討論已非新鮮事物,特別是此類極具爭議性,但仍未有公論之事。部分網民在留言上對劉璧嘉的遭遇表達支持、有人表達同情但不認同作者「處事態度」、有人則在貼文中探討價值觀及法理問題,討論可謂百花齊放。可是,在理性的另一端,亦有不少網民將這件極具爭議性的議題,以極具侮辱性言語暴力攻擊作者的立場(和智力)。在網絡世界中,這群可將未有公論的價值觀議題「化繁為簡」,以一言蔽之(大多是髒話)陳述立場和見解的「能人異士」,可稱之為——網絡暴民。

網絡體現絕對言論自由 惟絕對自由孕育極權心態?

互聯網問世初期,人們紛紛對此懷有無限想像,認為未來人類可在彈指之間接收到各類資訊,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廿載過後,人們除了感受到互聯網對生活帶來的便利,還「成功」將現實世界的問題,以另類的方式移植到互聯網,而網絡暴民則是其中一例。 

所謂的網絡暴民,大概可歸納出以下特徵:首先,是以道德之名,對事件(或當事人)進行公審和制裁,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第二,通過互聯網追查和發布有關當事人的個人資料(即私隱),並以暴力語言攻擊他人。相比現實社會的暴力,網絡暴力的特質在於其虛擬性。互聯網打破人類的社會層級結構,所有職業、地位、名譽和財產因素等等,皆不會對網民的發言權有絲毫影響(註一)。換句話,以前人們須靠撰文或投稿到傳媒發表己見,今天網民只要有話想說,只要輕按幾鍵一推,已可在虛擬世界暢所欲言,完全沒有層級和背景之分。

事實上,互聯網就像一把雙刃劍,既可促進言論自由,但同時亦可將令人極化(Polarization)。縱觀現時的網絡生態,除了上述有爭議性的墮胎議題,基本上所有時政議題皆會有網絡暴民,以情緒發洩(人身攻擊),取代理性討論去表達意見。畢竟在網絡世界中,人人頂着網絡的虛擬身份發言,而非現實社會的「真身」,而用戶名稱就是僅有的公開資訊。然而,虛擬身份一大賣點就是沒有言論責任,即是享有絕對言論自由,故可見在虛擬世界內,以言語暴力來發洩不滿已是司空見慣。

不過,當此現象結合其他網絡生態,其效果或會是一條極權之路。誠如另文提及,已有學者發現,互聯網所產生的「迴聲壁效應」,跟社會極化有着密切的關係。社交媒體作為人們主要接收資訊的渠道,企業根據大數據和個人喜好投放資訊到讀者眼前,情況就像一個巨大的迴聲壁,形成一種因意識形態而自我隔離的傳播環境,拋棄不同立場的共同點,使衝突和分裂惡化。

當迴聲壁效應與網絡暴力結合後,提供了養分和土壤予極權主義滋生。須知,極權主義一詞不單是指政府作為權力機構而濫用權力,一如二戰時希特拉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或蘇聯對反對政權者的迫害,其重要的思識形態反映於對異己的打壓,追求社會同質化(Homogenization)的行為準則和規範,並透過行使大眾(或政權)權力,迫使異己臣服於劃一的價值觀。情況一如上述女權分子大談墮胎經歷,部分網民以辱罵和人身攻擊,一陳自己反墮胎(和反作者)的立場,本質上就是大眾暴力地行使言論自由權利,試圖令作者屈服並承認其價值觀是「錯誤」。問題是,價值觀有別於「大眾」就是錯誤嗎?

+18

墮胎是道德問題 何必咄咄迫人?

平情而論,不管是墮胎、安樂死、同性戀、甚或通姦等議題,皆沒有統一的世界社會規範。反之,各國政府在看待此類爭議時,通常都根據「國情」,如宗教信仰、民意、社會觀念和歷史因素等,決定是否就道德議題進行立法。誠如墮胎一例,世界雖有部分國家容許合法墮胎,惟執行上差別甚大,有些法律明確劃定可墮胎的胎兒周數限制,有些則要求醫生同意,更有部分國家在任何情況亦不准墮胎。

各國墮胎法的差異,部分原因是因此事為極度複雜的道德爭議。所謂的道德,是衡量之物對錯的「非正式」標準,背後並無法律或終極權威,判定行為正確與否,而其形成過程亦跟該社會的文化互相影響和交雜,而非一成不變。故即使在同一社會中,不同時代亦可產生兩套迥然不同的道德觀念,情況一如過去數百年社會對「離婚女士」的取態變化和接納。既然道德問題是時移世易,何必不以理服人,陳述己見,卻反而像一群網絡暴民,以大量髒話謾罵一番,務求將別人臣服於語言暴力之下?

回看上文墮胎一事,先別論墮胎是否「正確」之事,更重要是大眾對道德爭議的取態。須知,在多元化的社會中,立場相左實屬常事。網絡世界就是一塊鏡子,雖屬虛疑世界,但在絕對的言論自由下,亦可反映出社會民智和意識形態。網絡世界就像人們生活在沒有規管的世界,沒有現實身份的包袱下,人人暢所欲言。雖然互網聯扭轉了人們對時間、空間和地域的傳統限制,將人類發展提高至另一高度。同時,互網聯普及化後,亦有研究發現互網聯對心智、人際關係和價值觀有莫大影響。到底,互網聯世界的極權主義,會否在不知不覺地情況下,移植到現實世界中呢?

註一:肖菊香, 劉風君, and 唐芳貴. "網絡群體事件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衡陽師範學院學報33.3 (2012): 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