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寧冒險繼續中梵對話 磋商乃解決分歧不二法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上周日(17日),教宗方濟各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對改善中梵關係感到樂觀,甚至讚賞中國人的耐性,該獲得諾貝爾「耐心獎」。中梵準備建交的商議,無論在教徒與非教徒間,一直也有很大爭議。有部分論者甚至極端地認為,梵蒂岡與中國磋商,便是「向中國跪低」。然而,要解決爭議,應理性地通過互相溝通尋求共識,而非互相不理不睬,「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教宗方濟各(右)6月17日接受路透社獨家訪問曷稱,中梵代表團的會談進展良好。(路透社)

自1980年後期,梵蒂岡便積極通過香港與中國接觸,希望能成功建交。然而,雙方在主教任免權以及地下教會待遇等核心問題一直存在分歧,致使建交一直無期。年初曾傳出中梵將於三月正式建交,但最終仍然無果。教宗在訪問中讚揚中國人相當有耐心,甚至幽默地指他們值得有諾貝爾「耐心獎」,可見他亦明白要達成協議可能尚須更多時間。

在中梵商議期間,教會內外也有一些反對意見。最著名的就如香港教區榮休樞機主教陳日君,他曾多次撰文及發言,擔心現時中國內地的地下教會將會被「出賣」。陳日君愛護教徒心切,固然令人動容。但是除此之外,他又不時從本質上否定中梵對話。雖然他曾表示並不反對建交,但有時他又於網誌上寫道「和一個獨裁政權能有協議嗎?」,又或是「我還是不明白他們為了什麼要和中國對話」等。

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右)今年1月曾赴羅馬向教宗方濟各就有關中國主教任命的問題陳情。(美聯社)

因為不滿某種方案而提出反對,尚且可以理解,然而從根本上拒絕任何交談,問題並不會自然解決。雙方存在分歧,磋商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就正如教宗方濟各在接受訪問時表示:

對話有風險,但我寧願有風險,也比不進行對話而帶來的壞處好。
教宗方濟各

教宗的話正好點出了那些拒絕與中國對話的想法的問題。假如教廷堅持不對話,那什麼也不會改變,它不單無法改善地下教會的處境,更主動放棄與內地500萬至1,000萬廣大信眾重新建立關係。教廷與中方持續商討,即便一時未能達成令雙方滿意的結果,但至少可以加深彼此認識,對改善雙方關係有幫助。在「可能」與「沒有可能」之間要如何選擇,應該是很淺白的道理。

教廷的積極態度,對於促進中梵關係當然具正面作用,背後道理其實放諸四海亦同樣適用。例如近期中美貿易矛盾日漸升溫,甚至有評論認為貿易戰已正式打開。要解決問題,最根本的辦法還是雙方繼續盡力商討,達成共識。假如中美雙方因有分歧便放棄一切對話可能,對整個世界而言將是災難。另一方面,香港社會日益撕裂,亦只有對話能務實地解決爭議與問題。因為立場不同,便拒絕繼續商討,對社會而言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中國外交部回應與梵蒂岡關係:一直保持有效接觸。圖為教宗方濟各。(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
梵蒂岡讓步非偶然 務實態度助推進
梵蒂岡與中國交往 何錯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