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大選】新蘇丹權力至上 埃爾多安仍可帶領土耳其走多遠?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日前(24/6),土耳其提早舉行大選,按初步點票結果顯示,現任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將成為修憲後第一位「行政總統」。雖然正式點票結果仍未出爐,但埃爾多安已在首都安卡拉的集會中,對支持者宣稱「我們的民主勝利了,人民的意願勝利了,土耳其勝利了」,但52.5%(國營新聞社Anadolu初步估算)的支持度是代表「人民的意願」還是「多數人的暴政」?在埃爾多安掌權15年間,土耳其已由中東相對開明的政體,逐步轉向威權管治,打壓反對派的言論和集會自由。撇除國內經濟問題,選舉後的焦點將續落於「世俗化v.s.伊斯蘭化」這個百年矛盾,及「新蘇丹」如何擴大土耳其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

埃爾多安勝出周日舉行的大選,成功連任總統。一如所料,有不少人批評選舉舞弊和不公平。(路透社)

新蘇丹權力至上 樹立敵人鞏固支持 土國陷二元對立

2003年至今,埃爾多安分別先後出任總理和總統一職,而今次提早大選,其盤算是希望運用餘下的政治資本,孤注一擲,兌現修憲後擴大的總統權力,並希望得到民意授權。雖然有外國評論員認為,結果並非十拿九穩,但從過往幾年當局所修定的選舉條例,諸如取消所有選票必須由官員蓋章的要求、監票員由當地官員中選出(但他們的升遷由中央政府決定),甚或重置票箱地點(註一)等舉動,都可證明埃爾多安也是暗懂「點票的人才是決定勝負」的暗黑兵法。

埃爾多安提前大選的盤算,可稱是去年公投的「續集」。事實上,引入總統制的建議早在2005年已有政府要員提出,並得到執政黨AKP的領導人多次和應,但奈何只欠「東風」。不過,軍方於2016年7月發動政變,變相是為埃爾多安的集權計劃提供托詞,向選民推銷修憲可保國家穩定發展、打擊恐怖主義活動,及防範再次發生軍事政變等原因,爭取民意。上年公投最終僅以2%之差通過,現行的代議民主制將由總統制所取代。除了廢除總理一職和增強行政命令的權力,總統亦可對司法機構施以更大控制。換言之,埃爾多安勝出選舉後,將是近代最具權勢的土耳其領導人。

可是,公投和選舉並未凝聚土耳其民眾的共識,反而是將社會將一進分化,有利當局管治。從過去埃爾多安的作風,其管治術是結合泛伊斯蘭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思識形態。自政變發生後,民眾分裂浮上桌面。誠如是次大選為公投的續集,其投票分布亦應與去年公投結果相若,即反對派的支持者主為居住於大城市的自由派、左翼分子,及庫爾德民族主義者。不過在「民主」的遊戲規則下,埃爾多安只須續鞏固保守派的支持,另加行政總統的權力,已足夠為自己換來多年穩定的寶座(當然也要繼續打壓異見者)。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支持者不乏年輕人,期望埃爾多安解決當前經濟危機,改善就業(路透社)
+5

「伊斯蘭」成國內外叫座口號 埃爾多安可成「新國父」?

當前,土耳其不僅陷入經濟危機,還有纏擾近百年有關世俗化的爭議。自奧斯曼帝國在一戰敗戰後,當代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試圖把土耳其改造成世俗化的民族國家,令宗教逐步脫離民眾的正常生活,令整個社會結構帶來根本性的變革。在軍方協助下,凱末爾成功將土耳其改造成世俗化和西化的國家。凱末爾離世後,世俗主義已成主導意識形態,而軍隊則成了世俗化進程的保衛者。

雖然多年來有不少民眾認為自己是世俗化受害者,但在埃爾多安的盤算中,復辟伊斯蘭並非首要任務,而是藉伊斯蘭化廣納支持者。埃爾多安掌權初期,AKP的政治立場不乏帶有親自由派、親歐盟的宣傳,令軍方漸漸放下戒心。不過,當埃爾多安站穩陣腳,便推動成立由平民組成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又將國安開支收歸平民監管,正是要削弱軍方權力,除去潛在威脅。

埃爾多安作為近年坐位時間較長的領導人,自有一套生存技藝 —— 改變立場。挾着良好的經濟增長勢頭,及軍方勢力此起彼落,埃爾多安近年亦逐步轉投保守派和民族主義的懷抱。與自由派不同,上述兩者皆強調國家穩定和身分認同,而非自由派所爭取的個人權利。2013年,當局稱為了宗教自由,取消對女性在公共場所佩戴頭巾的限制;翌年,埃爾多安又將奧斯曼土耳其語納入宗教學校的必修課程(國立世俗學校的選修課程)等。此外,他又在不同場合以穆斯林作為主體,發表批評西方的言論,如「穆斯林沒有解決自己的問題,但伊斯蘭教以外的人卻試圖『解決』它」、「我們知道西方在利益受到干擾時會感憤怒⋯⋯他們在打仗時只考慮攫取別國資源,並為自身利益認可新的恐怖組織」(暗批美國與PKK的關係)。此等政策和言論,正是保守派和民族主義者對昔日奧斯曼作為世界強國的心理投射。

居倫發動的「居倫運動」是全球最大的伊斯蘭運動,在全球擁有500萬信眾。埃爾多安一直堅稱2016年的政變,就是由居倫的追隨者策動。(VCG)。

打着伊斯蘭的旗號和政策,不但有效擴大國內的支持者,同時亦換來巴爾幹半島的影響力。近年,土耳其在波斯尼亞的投資日增,單在薩拉熱窩已有兩所由土耳其出資開辦的私立大學,又承諾出資興建連接薩拉熱窩和貝爾格萊德的道路,加上官方機構TIKA協助復修奧斯曼遺產等手段,對土耳其的國際形象甚有裨益。難怪上月在薩拉熱窩舉行的大選集會時,波黑三方主席團(Tripartite Presidency)成員Bakir Izetbegovic除了支持埃爾多安連任,更向群眾介紹「土耳其國家有一位上帝派來的人,他就是埃爾多安」。國際援助計劃不但能對沖土耳其與西方多國交惡的外交關係,同時亦能拉攏潛在的歐盟成員國,為土耳其在歐洲事務發聲。

目前,國內嚴重的政治對立,令土耳其正處於分岔口。一方面,保守派和民族分子寄望埃爾多安能帶領土耳其重新成為區內大國,就像昔日奧斯曼帝國領導及團結穆斯林群眾;另一方面,自軍事政變以來,當局以「國家安全」為名,大力肅清自由派,其反撲亦可見於大選結果。不論真情還是假意,以伊斯蘭化結合民族主義作宣傳,的確為埃爾多安撈得不少政治本錢。難題是:雖然埃爾多安現有極大的行政總統權力,而其政治手段亦證明可爭取到半數人支持,但同時也有半數人被排除在外,在二元對立的政治秩序中,埃爾多安仍可帶領土耳其走到多遠呢?

註一:有報導指當局調整了約14萬名庫爾德選民的投票地點,打壓庫族人的投票意欲,務求壓制該地區的投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