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心流心奶黃月餅】香港無手信? 「香港製造」能否雄風再起?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今年的美心奶黃月餅再掀炒風,多區的分店出現排隊人龍,更有「黃牛」在現場即時大手收購月餅券。事實上,香港有不少特色食品能成為「香港手信」,例如曾被內地人評為「香港最火手信」的珍妮曲奇、流感期間在美國「爆紅」的枇杷膏,雖然月餅是應節食品,但能否成為香港手信?「香港製造」的品牌如何突圍而出?

香港製造予人信心 創新食品突圍而出

美心奶黃月餅的炒風可由四年前說起。在2014年前,美心月餅旗下的月餅多以雙黃白蓮蓉為銷量之冠,除了傳統月餅外,還有不少公司推出冰皮和雪糕月餅,競爭愈趨激烈。美心在2014年推出奶黃月餅「試水溫」,銷情不錯,2016年的銷量更是2015年的兩倍,增速十分快。

一盒八個,每個45克。每個卡路里172千卡;總脂肪8.6克;碳水化合物21.2克;糖9.2克;鈉 150毫克。(美心網站)

美心奶黃月餅掀起炒風:

+5

除了美心奶黃月餅,半島酒店嘉麟樓的奶黃月餅去年也吸引不少炒家炒賣,甚至出現冒牌貨和騙案。不少內地網民在「知乎」、「馬蜂窩」等網站,推薦訪港旅客購買月餅為手信。「珍妮曲奇聰明小熊Jenny Bakery」深得遊客歡心,不僅是內地遊客,連日本、韓國、甚或東南亞遊客都會選購這曲奇為手信,一度被譽為「香港最火手信」,甚至出現過冒牌貨。其實香港並非沒有手信,只不過近年才「跑出」數款特色食品,不像台灣早已有牛軋糖、鳳梨酥、太陽餅這些較有代表性的食品。

不論月餅,還是曲奇餅,其成功之處都離不開打着「香港製造」的名號。一直以來,外界對香港製造業的認知大多停留於紡織業、製衣業、鐘錶業。統計處數據顯示,在八、九十年代,紡織業和製衣業各佔當時GDP的近兩成,食、飲品及煙草製品佔生產總值不足10%。隨着香港經濟轉型和內地改革開放,為減低經營成本,本地廠商紛紛北上,香港製造業開始息微,衣服、鐘錶和玩具變相靠「入口」供應,但仍有不少食品廠留港,如李錦記、恆香老餅家、獅球嘜食油等。此外,香港有較完整、全面的食品安全檢測機制,鮮有「黑心食品」醜聞,「香港製造」的食品自然也予人信心保證。

其實,隨着早年移民潮,本地月餅製造商在海外也經營分店,中秋節時銷售月餅,惟款式多是傳統蓮蓉或五仁餡料。早年風行香港的冰皮月餅、雪糕月餅,因須以低溫儲存,難以成為手信攜帶出境,與遠方親友分享。當下流心奶黃月餅似可克服托運問題,大有機會成為「香港手信」。觀乎現時有很多傳統食品也曾只是應節食品,如蛋卷原是過年、過節禮品;中式喜餅(即老婆餅、蓮蓉酥等)原用於嫁喜禮餅,漸漸地「恆常化」,隨時隨地都買到,成為特色食品,月餅亦有此發展潛力。

+5

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值得推廣

雖說企業經不同包裝和推銷手法,令該「商品」聞名、暢銷,創造了「香港製造」的手信,實屬市場因素,但是每種食品蘊藏了該地方的飲食文化,值得推而廣之。

旅發局主要負責在世界各地宣傳和推廣香港為旅遊勝地,以及豐富旅客在香港的旅遊體驗,也應擔起部分推廣飲食文化的責任。旅發局固然不便推介個別品牌的食物,但向旅客介紹中式傳統食品應不是難事,只要多加在小冊子、網頁上宣傳即可,至少讓旅客得知有什麼中式傳統食品。現時,在旅發局的網站所見的「美食」,有點心、燒味、奶茶、道地小吃、大牌檔菜式,也有清真食品、素食及環球美食。中式傳統食品蘊含的文化元素和地方特色足以與上述美食齊名,故旅發局可加多宣傳,推廣中式傳統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