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生投訴 考完DSE後不獲大學取錄 考評局應加緊打擊失實資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逾30名應屆中學文憑試內地考生,不滿考取好成績後,仍然不獲心儀的本地大學取錄,遂質疑大學聯招制度偏袒港生,並於日前致函考評局,要求公開交代取錄準則。有報章跟進報道,指有內地和自稱本地的教育機構開辦文憑試補習班,吸引內地學生報名。
網上不乏文憑試及大學聯招程序的失實資訊,非本地考生要花一段精力比對資訊,才知道他們入學資格跟本地生有異,而且成績不是收生的唯一因素。雖然如此,鑑於考評局現時有向內地學校宣傳文憑試,而非本地生報考文憑試的考生人數有上升趨勢,考評局應多加解釋報考和取錄準則,並主動接觸內地教育機構,了解機構的誤導訊息。

DSE內地考生斥港大、中大及科大錄取安排「不道德」。(資料圖片)

首先,大學收生制度與考評局無關,考評局只籌辦及評核包括文憑試和其他公開考試。其次,不管非本地生是否經大學聯招報考大學,都不會與本地生競逐每年約 15,000 個資助學額,而本地院校合計只能開設資助學額的 20%(即 3,000 個學額)給他們修讀,其所交學費不獲政府資助。

換言之,即使牽涉的內地考生要投訴,對象應是各所大學的學院和學系。正如學友社代表所言,成績只是學院、學系收生的其中一部份,而非本地生跟本地生的取錄準則也有差異,不能直接比較。

不過,近年持非香港身份證報考文憑試的考生人數,以及以文憑試成績參與大學聯招的人數,的確有上升趨勢(見下表)。這可能出於多個原因,例如文憑試較同類公開考試淺易,或者認為考香港的試有助考取香港的大學。再者,考評局近來也派員到內地宣傳,多少能吸引學生報考。

考試年份 持非香港身份證報考文憑試的考生人數

非本地生以文憑試成績透過聯招提交入學申請的人數

當中獲大學取錄入讀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人數

百分比
2018 184 127 22* 17%*
2017 55 30 10 33%
2016 42 18 4 22%
2015 41 7 2 29%
2014 44 8 0 0
2013 30 5 2 40%

 

*屬暫時數字,最終數字要待兩輪補選後才作準

資料來源:2018年立法會文件《明報》

吳寶城(右)指,聯招遴選非本地生的標準與本地生不同,難以比較。(資料圖片)

現時內地仍然有不少錯誤資訊,隨便在流行搜尋網站的文章刊載「DSE 沒有戶籍限制,內地學生可以報考,這也就意味着,內地學生可以跟港生公平的競爭那 80% 的名額」。為免再次出現非本地考生在院校公布取錄結果後才投訴,考評局和各大院校宜於日後在官方網頁及其他場合發放資訊時,強調非本地生有特設收生機制,及早釐清誤解。此外,本地部門可以執行兩項措施:

一、考評局和教育局應主動接觸非本地(尤以內地)開授文憑試課程或補習班的教育單位,了解該等單位有否誤導學生。如有,則應報告內地教育部和相關部門,請求協助調查。

二、如果情況持續沒有改善,考評局應考慮為非本地考生在繳付考試費之前,簽署由考評局定出的解說文件,確保報考學生知悉升學及取錄機制。

隨便在內地搜尋網站輸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大學」,不難找到介紹文章,但部份內容有誤導成份。

縱然現時出現了非本地生誤解文憑試作用的事件,香港考評局不應限制報考資格。「01觀點」月前建議,假若能吸引各方學子報考,考評局除了有更多收入,更可鞏固香港成為國際考試場所的地位,提升考評局的聲譽,甚至促進旅遊業。

現時本地大學資助學額遠不足應付需求及人才培訓,本地各資助院校必須嚴守本地生升讀資助大學學額比例,確保資源使用優次。

與此同時,香港大有條件壯大教育產業。在恪守資助大學學位充裕的前提下,若果自資院校有目標發展成私立大學,政府應考慮放寬該等院校目前只招收一成內地、澳門、台灣的限制。如此一來,非本地生則有更多選擇,毋須擠進資助院校,同時冀能除去資助院校師資「被動用」服務非本地生的質疑。

整體考生人數因應香港學生人口下降而減少。考評局指,在2015/16年度,參加入學╱預科考試的考生人數增長最高,錄得達21.1%的增幅,主要原因是更多內地考生來港參加SAT及ACT考試。至於參加招聘考試的考生人數,則上升了12%。(圖片來源:考評局 2016 年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