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過時、配套不足 海岸清潔工作永無止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暑假期間,不少大人會帶同小朋友到海灘遊玩,但颱風過後,往往有大量海岸垃圾被沖上海灘。近年,愈來愈多由市民、學校及環保團體組成義工隊自發到海灘清理垃圾,但海岸污染問題依舊嚴重,除了民間的自發行動,政府如何運用資源配合最新技術進行大規模清潔行動亦十分重要,政府可運用哪些方法快捷、有效地清潔海岸?

海岸清潔跨部門工作小組成立以來累計獲增撥資金約9,000萬,不同部門定期收集及清理海岸垃圾,由每天一次到每月兩次不等,亦會在雨季海上垃圾會較多的日子安排較頻密的清潔工作。根據環保署統計數字,2010年至2017年所收集的海岸垃圾總量維持在約1.5萬公噸水平,但各海岸卻依舊垃圾成災。海洋復原聯盟項目經理李家銘表示,即使海事處每1-2日打撈垃圾, 仍有許多垃圾漂浮於海岸,政府工具及配套不完善,成效有限。

資料來源:環境保護署

漂浮垃圾成災 新科技或是出路

其實,除了民間著力清理的的沿岸垃圾,本港水域仍有許多未被沖上近岸的漂浮垃圾需要政府清理。 由海事處收集的漂浮垃圾佔海岸清潔跨部門工作小組2017年海上垃圾總收集量的74.8%,海事處每年收集約 12,000 噸海上垃圾及約 4,000 噸船上生活垃圾。在收集垃圾的設備方面,海事處的承辦商每日提供約80艘各類型船隻在香港水域清理垃圾,船隊中包括六艘新型快艇及兩艘裝有機械裝置的雙體船。海事處亦額外調派一艘裝有機動鏟的垃圾清理船,每月更會利用直升機從空中視察海面情況等。

 

資料來源:環境保護署

雖然海事處已加強巡邏及資源投入,但以船隻出海撈起海岸垃圾的傳統方式有其限制,不但耗費人力資源,更受時間、天氣、水流及航海情況影響,每日仍有大量垃圾被沖上近岸區,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海洋保育)楊松頴指政府主要以清潔工用手網撈起垃圾,或以機動鏟收集垃圾,但鏟的空隙太大致垃圾易溜走。現時收集垃圾的設備及方法落後,政府會否考慮加入其他新的科學技術提高成本效益?

早前荷蘭少年Boyan Slat設計出「海洋吸塵機」,並已在美國展開初步計劃,「海洋吸塵機」由一艘採用太陽能或潮汐能驅動的清潔船隻和巨大浮動板條組成,在海中的自然洋流上,放置漏斗型的浮水網收集飄浮垃圾,Boyan在網站上解釋稱:「與其浪費燃料追著垃圾跑,不如讓垃圾自己跑進我們的裝置。」據有關研究估計,這項自動清潔的系統比傳統用打撈船清理的方式快7,900倍,但成本卻是傳統方法的三十三分之一。

在本港引入該項設計可能仍要考慮海面交通航道及水流等因素,但外國積極研發和改善清理海岸垃圾的新科技,仍然揭示了香港在相關方面的不足,政府應考慮資助本地項目,研發適合本港使用的設備,以加強收集海洋垃圾的成效。
 

源頭減廢最重要 政府應加強執法

當然,清潔海岸應從根本做起,源頭減廢仍是長遠及最佳辦法,環保署發佈的《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指出,95%海上垃圾為本地垃圾,來自內地及其他地方的僅佔5%。針對本地海上垃圾,除了政府經常強調的教育及宣傳,加強執法亦同樣重要,政府應加強巡邏並就《定額罰款(公眾地方潔淨罪行)條例》第570章、《簡易程序治罪條例》第228章及《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第476A章檢控海上棄置垃圾的違例違法行為。

另外,季節和水流均會影響海岸垃圾的飄流,如夏天西南風帶動的水流將珠江口的廢物沖至本港西南及西北面的海岸線,經內地進入本港的垃圾量不容忽視,根據環保署2017年統計,離島區近岸收集的每月垃圾量比其他各區平均高出超過20%,9月更高出超過80%,政府應加強區域合作,與鄰近地區共同改善環境污染問題及推動環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