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署被揭十萬呎儲物室丟空 應盡快公開閒置地點 善用空間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申訴專員公署在本周四(18日)發表主動調查報告,批評房屋署閒置公屋儲物室多年,總面積約10.9萬平方呎,只有少數單位翻新成住宅或作其他用途。正如專員劉燕卿所言,今天房屋供短缺,潛在居住空間不應浪費,應加緊改建。
公署亦建議房屋署增加資訊流通,包括加強發放有關空置儲物室的資訊。此前公布的《施政報告》中,也有撥款十億元工程費用,協助非政府機構善用空置政府用地及校舍,房署可以考慮把是次調查公布的空置單位也列入上述用地。在此之上,港府宜參考首爾及台北經驗,更積極整合市內政府及社區閒置地方資訊,方便團體申請。

申訴專員公署公布兩項調查,其中公屋儲物室的空置率達39%。(鄭秋玲攝)

屋邨空置儲物室佔十萬呎 惟不應高估改建住宅之效

公署公布現時959個閒置儲物室,總面積約10.9萬平方呎。假設當中有七成面積適合居住,再以公屋最低居住面積75平方呎估算,約可安置1,000人,大概是公屋模範邨人口的一半。

「01觀點」多番指出,解決香港市民居住狹小、房屋開支高昂的問題,政府必須大刀闊斧尋覓整全土地,興建可負擔住宅,重建未用盡地積比的公屋。斟酌蚊型地只會挑起地區矛盾,興建過渡性房屋也無法解決居民長遠住屋需要。

在此基礎上,申訴專員公署提出改建房屋署閒置公屋儲物室,以及以往預留作通風和通道的「空格位」為住宅單位,只是聊勝於無。再者,調查報告強調,因為部分儲物室採光、通風和鄰近衛生較差,強行改裝單位或違反《建築物條例》,並非全部適合改建。

彩雲(一)邨一個742呎的公屋儲物室丟空四年,單位其中一面牆身與停車場相連。(申於專員公署提供)

空置儲物室資料欠透明 礙社福機構申請

誠然,房屋署在2015年已經構思改建空置儲物室,2017年開始先後落成18個出租住宅單位,另有約70個正在或預計可以改建。然而,公屋供應不足早為人詬病,房屋署在2015年才考慮善用閒置空間,反映署方不懂靈活變通,物色地方和改建步伐理應加快。

調查的另一發現,是一些社會服務機構不知儲物室開放予公眾租用。房屋署提供的資訊有限,最多只於屋邨辦事處或大廈地下大堂張貼通告,租出的位置數目不多。公署建議定期發放可出租儲物室資料(例如數量、面積、所在位置等),並修改規定,不再局限邨內居民和租戶才可租用住宅範圍內的空置儲物室,容許在外來社福機構租用,減低空置率。當然,大前提是住戶和屋邨管委會同意,以及符合租約條款。

從儲物室的空置率可以看到,政府未有意識盡用閒置空間。事實上,不只面積較小的房署儲物室,對於較大面積的閒置土地及建築物,政府部門發放的資訊也不齊全,不便市民取用、申請。以下為幾個例子:

一、現時地政總署容許以短期形式使用空置的政府用地作社區、團體或非牟利用途,位置標示於網上互動資訊地圖,但民間團體本土研究社反駁,名單沒有包含未被選定做短租的空置官地。

二、政府又列出逾二十個過剩政府物業位置,供非政府機構租用,惟市民未能跟上文之短租地同時於互動資訊地圖顯示。        

三、縱然政府愈來愈認同墟市理念,申辦組織仍然不滿申請舉辦墟市過程繁複,更不能預先知道適宜辦墟市的地點,只能一個一個地點查詢。

運用閒置空間同樣是其他大城市議題。首爾和台北市政府過去幾年積極開放公共地方及設施,匯合地方資訊,觀迎市民申請,值得港府參考。在有「共享城市」美譽的首爾,市政府開放大量政府及社區中心辦公室及公共空間,又創立公共服務預約平台,猶如香港「康體通」網頁的擴大版。市民可以按日期、使用對象、地方、容納人數、是否收費等選擇場地。

彩雲(一)邨一個742呎的公屋儲物室丟空四年,單位其中一面牆身與停車場相連。(申於專員公署提供)

延伸閱讀|【空置土地】舊旺角街市丟空8年 盡顯政府部門不聞不問

政府擬預留10億作,將逾830幅的空置政府用地或校舍,以短租方式批予非政府機構。(資料圖片)

在台北,市政府把各類公有土地的地理資訊齊集在「台北地政雲」網上互助查詢系統。市民可一站式查詢市有閒置空間及市政府以外的公共地方,並且可以直接提案,建議用途。值得一提的是,建立互動系統的過程展現官民合作,市政府官員一直與公民科技組織「g0v零時政府」合作,討論網站文字內容、圖像資料屬性,辨識建築物及建立資料庫等。

台北地政雲提供以台北地政業務結合地理資訊。(台北地政雲螢幕截圖)

民間團體一直要求政府完整公布閒置土地的資訊,政府的回應卻如「擠牙膏」,惹來隱瞞公眾的批評。申訴專員公署的調查發布後,外界集中討論哪條屋邨有最多閒置儲物室,哪個面積最大,卻忽略房署及其他政府部門資訊發放不夠公開透明,民間團體和社福機構錯過運用閒置空間服務市民的機會。正所謂「高手在民間」,政府應開放資訊,讓民間集思廣益提出方案善用空間,助政府解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