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人才排名下跌六位 單靠高薪可留住創科專才?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指本港排名較去年下跌6位至第18名,本地人才培育及城市生活質素成為大眾的討論焦點,不過,在國際人力資源市場競爭下,政府訂定人才政策時亦應思考人才流動的推拉因素,發展前景始終是外地人才選擇居留工作的關鍵。近年國際創科人才競爭激烈,在本港行業支援滯後及企業管理僵化的情況下,難以吸引世界創科技術人員,亦導致本地人才的流失,政府應進一步為行業拆牆鬆綁,支援產業的長遠發展。

IMD的《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顯示,香港排第18位。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表《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以「投資與發展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及「人才準備度」3大指摽,計算63個國家或地區在培養及吸引人才方面的排名。全球前10名主要是歐洲國家,瑞士連續5年蟬聯榜首。香港下跌6位至第18名,新加坡排名第13,取代去年本港亞洲第一的地位。

特首林鄭月娥指,她上任後把培育人才放在很高位置,亦在教育方面累積投放了83億元經常性開支,強調會投入更多精力及資源作培養,亦不會因評級下降而灰心。本地的教育質素固然重要,但全球化下,人才流動性提高,城市之間存在人力資源競爭,如何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下吸引各地精英,並留住本地人才,是保持優勢的關鍵。若未能前瞻國際的產業發展,提升自身競爭力,只會導致人才流失。

事實上,本港每年吸納大量金融業專才,但經濟產業過份單一化,產業傾斜下容易忽視其他產業的發展。林鄭月娥也曾提出:「香港不可以再『食老本』,不能夠再等運到。」更在首兩份施政報告花了不少篇幅大談創科機遇。面對全球創科產業急速發展,市場對國際創科人員求才若渴,不少國家積極引入頂尖科技人員,改善及補足本地的技術水平,創科人員亦紛紛尋覓合適的「落腳點」,城市所提供的個人發展前景往往是他們選擇工作居留的首要考慮。

【科技園】科技園公司現時在大埔工業邨有設施讓業界進行智能生產工序,將軍澳工業邨亦有相關設施將會落成。政府建議向科技園公司額外提供20億元,尋找合適土地,進一步為專項先進製造業,建設所需的生產設施。(資料圖片)

行業發展支援不足 科技人才卻步

不過,現時本港創科仍面對各種阻力,包括行業支援滯後及企業管理僵化,未能為國際科技人才提供明朗的發展前景,亦難以吸引他們留港發展。

首先,港府往往被批評行業支援滯後、未提供合適的創科環境。2013年Google決定撤回在港設立數據中心的計劃,官方解釋是香港缺乏可擴展的土地。另外本年九月創科香港基金會發表《創科發展 人才先行》報告,指創科人才面臨八大挑戰,包括薪金低、資助體制僵化、科研經費申請過於繁複等,導致行業在初中級技術崗位上出現人才缺口,特別是很多初創公司反映難以在香港組建完整團隊。由上述例子可見,在政府支援不足下,行業擴展步伐緩慢,不論是來港投資的大型科技龍頭企業,或有意成立初創科技企業的科技人才,均難免卻步。

要助新經濟企業發展,政府在政策上拆牆鬆綁必不可少,當局應進一步放寬創科企業的營運規限,簡化申請資助的行政程序,並制定產業政策助行業升級轉型。另外,政府宜優化現行政策,如科技園與數碼港位置偏遠,應加強配套設施,方便科研企業善用場所。

此外,引入高技術人才能推動創科業擴展,有助帶動經濟增長、提供高薪職位及晉升前景,從而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創建良性循環。因此,全球不少國家早已開始積極推出入境政策搶奪國際創新科技人才,本港創新及科技局於今年五月公布推出科技人才入境先導計劃,專為輸入海外和內地科研人才開設特快通道,最快一個月內可完成審批及簽證,無疑是方便了專才到港工作。然而,面對國際競爭激烈,政府仍需以須加大力度支援產業發展,顯示建設新興產業的誠意,增強國際技術專才對行業前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