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理市場動盪 聯儲局著眼經濟數據續收水 恰如其分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連日施壓及股市呈下行趨勢,聯儲局仍按照原定計劃,宣布加息四分一厘,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到2.25至2.5厘。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隨後在記者會又表示,會按當前步伐縮表,否認縮表會造成投資市場的下跌,更指聯儲局滿意其縮表計劃,言論嚇怕了市場。

市場原先預期聯儲局即使加息,亦會紓緩一下市場壓力,但最終未有如市場預料轉鴿,美股的道指亦由原本升近400點,轉為一度倒插逾500點,收市仍跌300多點,議息後的表現為7年來最差。

跌市原因除了是加息,亦因為市場認為聯儲局持續其欠缺靈活性的縮表政策,低估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挑戰。

加息無可避免 市場著眼縮表政策改變

美企盈利增長「到頂」的跡象、中美貿易戰前景不明朗、美債孳息曲線部分倒掛、油價大幅回落,美國投資市場正面臨一個樽頸位置,投資者對於經濟衰退的憂慮更與日俱增,故此不少人預期,聯儲局能及早改變其升息和縮表緊縮政策的預設立場,而非僅著眼於目前所見的經濟數據,如GDP高增長、勞動力市場強勁等等的「滯後指標」。

在加息決定幾乎塵埃落定之時,市場轉為渴望停止縮表也是可以預料,因美股三大指數陷入了技術性調整,分別從年內高位累挫逾一成有多,市場在期待更大的利好因素反彈,而現實是縮表後,市場流動性將會減少,經濟增長未來繼續放緩已成定局。

聯儲局現時以每月500億美元規模縮表,為縮表計劃中最高速度。(路透社)

縮表為下次金融危機預備

然而,聯儲局的憂慮卻是另一層面,環球經濟面臨巨大下行壓力,金融市場出現泡沫爆破的風險正在升溫,鮑威爾便以「數據是證據」的思維,根據美國多項通脹和就業的重要經濟指標,支持他加息縮表的決定。

回顧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美國先後通過三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透過大量購買國債和企業債券,及大幅壓低長期利率,促進投資和消費,讓經濟逐步恢復元氣。這導致了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由金融風暴前的約9000億美元,上升到逾4萬億美元水平,相等於美國GDP逾兩成。

正因QE期間把資產負債表弄得太大,隨著美國經濟的穩步復甦,聯儲局去年第四季開始展開縮表計劃,並且逐步將聯邦基金利率回升至中性水平,用意是為下次金融危機或經濟衰退,要再次擴張資產負債表時預留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