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疑炒燶油錄巨虧  「血的教訓」有何啟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2018年快將結束,豈料市場收爐之際,都要發生「黑天鵝」事件!說的是中石化﹙0386﹚旗下公司因原油交易錄虧損一事。

據中石化周四﹙27日﹚晚公告,旗下從事原油及石化產品貿易的子公司「聯合石化」,在某些原油交易過程中因油價下跌產生部分損失,兩名高層(總經理陳波和黨委書記詹麒)因工作原因停職。

中石化旗下公司因原油交易錄虧損,震動市場。﹙視覺中國﹚

有指虧損數十億美元「並不奇怪」

中石化的通告又稱,正在評估具體情況,並無就虧損交代太多細節,但市場猜測之聲不絕。其中,內地金融網站金融界引述消息報道,聯合石化在今年油價於每桶70美元以上水平時,買入看漲期權,並沽出認沽期權。但人算不如天算,油價在今年10月創下4年新高後累瀉約3成,觸發雙重損失。

有關消息續指,聯合石化的交易規模達到了3,000萬至7,000萬桶,在近期的油價急挫的市況下,每桶原油虧損十幾美元甚至更多「完全有可能」,報道還形容最終出現總計數十億美元的虧損「並不奇怪」。

另一邊廂,中金最新研究報告指,除了聯合石化的交易虧損之外,原油價格於今年第四季跌幅超過一桶20美元,料中石化於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期間, 將有大約150億元人民幣的庫存損失入賬。

即使是私營企業如國泰,亦因對沖期油錄巨虧。﹙資料圖片﹚

須加強監管國企金融衍生品投資

如果上述消息屬實,不禁要問,聯合石化為何如此冒進「雙重」押注油價向好,而非採取有效策略對沖風險?

翻查資料,聯合石化為中石化全資擁有的子公司,主要業務為原油及石化產品貿易,包括全球採購原油。公司高層或許眼見油價今年急升,希望利用衍生工具鎖定成本,但問題是,如果管理層對金融衍生工具的槓桿性、複雜性認識不足,又或低估當中風險,極容易為企業帶來巨大損大。記憶猶新的例子有中國航油沽空期油錄巨額虧損、中信泰富炒燶澳元累計期權、國泰對沖期油巨虧。

更甚者,從事貿易的聯合石化是否有實質業務需要,大量沾手衍生工具?作為央企,資產屬國家所有,更不能容許高層在無監管下貿然參與或過度投機。其實,早在2005年,國資委已發文要求各國有企業在投資金融衍生產品時應當審慎經營、嚴格管控,注意防範經營風險,聯合石化事件再次證明,必須盡快加強監管國企金融衍生產品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