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牌照指引首季公布 政府緣何慢半拍?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電子競技近年風靡全球,在這方面遠遠落後的香港銳意急起直追。立法會最新文件顯示,創新及科技局正考慮通過《遊戲機中心條例》第3條,在特定條件下豁免電競場地申領「遊戲機中心牌照」,並聯同民政事務局等部門,制訂電競場地相關牌照的指引,預料指引將在今年首季公布。
政府採取上述措施,固然值得肯定,但與此同時,它亦須處理更多具迫切性的問題,包括產業政策欠奉,以及租金過高不利電競行業發展等。

電競意指以電腦遊戲來進行競技,成為近年新興的競技項目。(資料圖片)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但電競產業只是剛剛起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雖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提及「創科創投基金」,但根本沒有提及「電子競技」;直至去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才於《財政預算案》中,決定向數碼港注資1億港元,把商場打造成電競及數碼娛樂熱點。

相比「如夢初醒」的香港,許多國家其實早已先行一步。例如,英國電競聯會在「文化、媒體及體育部」領導下,除了支援電競選手,還興建了全國電競訓練中心;而在一些人眼中比較守舊的中國內地,也早在2004年舉辦「中國電子競技運動會」,國家體育總局甚至將電競正式列為官方認可的體育項目。

可惜的是,港府不單未有見賢思齊,反而為電競發展設限,當中一大問題是政出多門。去年7月有電競館營運者在開業前,曾向民政署牌照事務處、食物及環境衛生署等部門查詢牌照申請事宜,卻得出模稜兩可、甚或矛盾的答覆,導致他的電競館在不清楚是否需要申領牌照的情況下營業。正如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所指,坊間電競館的營運方式不盡相同,有的同時經營飲食或酒吧生意,如何理順「電競館」定義,是政府必須交待的問題。

​電競館與俗稱「機舖」的遊戲機中心不同,前者需要許多專門設備,還要提供座位予觀眾,其格局儼如運動場。政府就牌照事宜起草指引時,若不在場地上作出配合,即使社會上有人想設立電競館,也很難協助這個新興產業長足發展。

在港府沒帶頭宣傳下,不少香港家長仍以為加入電競業就只有選手這條出路。不過,事實上整個產業,還包括電腦技術、舞台設計、遊戲設計、體育心理學、電競評述員等。

不過,即使政府為牌照事宜發出清晰指引,亦遠遠不足以回應業界訴求──電競業界真正需要的,是一套完整、具前瞻性的產業政策。港府素以「簡單稅制」、「便利營商」和「最自由經濟體」等「國際讚譽」為傲,但除此之外,當局未有在人才培訓、財政援助等方面為行業提供足夠支援,以致有活力的產業生態圈遲遲無法建立。

必須強調的是,創新科技一日千里,任何國家或地區都希望趕上這個大潮,好為自身經濟發展創造新動力。問題是,對欠缺魄力、慣於「步步為營」的港府來說,到了今天才處於「快將發出指引」的地步。

當然,即使產業政策到位,港府還須正視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租金。目前,許多電競館設於工廈,在政府就電競場地相關牌照發出指引、甚或制定產業政策後,業主很可能乘勢加租。屆時,尚處於起步階段的本地電競業,可能還要面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