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閃電落地 能否成為中國版納斯達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內地科創板細則出台,由徵求意見到發布正式規則,僅用了個多月的時間,效率之高,說明相關部門對科創板的重視程度,和對資本市場改革加速的決心,料有關規則「閃電」落地後,最快月內出現首批申請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下半年有望正式開板。

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料成焦點

規則才剛出台,若果企業近日才開始作上市準備就太晚了,因此,首批科創板企業,可以預料是一些成熟、具有一定知名度,且本身已有計劃上市的創新企業。成功爭取首批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必定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且成為首批企業的意義重大,擠得上頭班車,對建立公司品牌的好處不言而喻。

至於何種企業能上科創板?上交所最新指引列明優先推薦3類企業,包括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以及7大領域,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如半導體和AI、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領域等。

上交所最新指引列明優先推薦3類企業和7大領域。(網上圖片)

中國納斯達克之路

市場對科創板寄予厚望,甚至將之冠上中國「納斯達克」之名,其實中國納斯達克之說,早在創業板約10年前推出已有,但科創板與創業板有根本上的不同,回顧2009年在深交所設立的創業板市場,其定義其中一句是「處於初創期、規模小、但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和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機會」,但IPO條件卻停留在上市企業要有盈利的思維。

這導致了市場容易錯失一些真正創新的巨企,對如今國家強調以創科驅動經濟發展的定調,恐怕未能擔此重任。事實上,不管是阿里巴巴、騰訊(0700)、百度,以及近年上市的美團(3690)、京東等都無一能滿足現行創業板的上市要求,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的支持,創新企業實在難以快速發展。

故此,科創板存在的意義便在於此,思維不再以利潤為上,作為一個獨立板塊,與主板和創業板等板塊「兩條腿走路」,故也不存在搶走創業板資源的說法。另外,科創板允許同股不同權和VIE公司等上市,將可為正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創造回流的「通道」,有助鼓勵科創企業在中國上市,「做大個餅」,長遠發展下去,其面向的挑戰對象正是已發展多時的美國納斯達克。

以創業板的上市規則,就算是騰訊、百度,以及近年上市的美團、京東等都不能滿足現行上市要求。(路透社)

科創板要允許波動性

不過,科創企業的商業模式一般都較為新穎,盈利波幅較大,經營風險也相對較傳統企業為高。舉例說,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科技企業,當某年推出的新產品或新服務的盈利不似預期,即日股價波幅上落一至兩成也不足為奇。從發行條件去看,由於未有要求上市公司有盈利,以加大更多科技企業有上市可能,故市場在缺乏定價參考下,股價也會較為波動。

中證監副主席李超日前表示,科創板有嚴格的標準和程序,注重市場機制,但也不排除個別公司初期股價出現大波動,希望投資者多給予一定的包容度和寬容度。的而且確,在市場趨向悲觀時,一些利潤受到質疑的高科技企業,股票容易成為拋售對象,此為自由市場必須面對的現實,但在波動後仍能生存下去,經得起考驗的企業,在風雨過後才能凸顯本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