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工苦為衝突善後 政府保障有名無實?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示威衝突頻頻,苦了的不止警民,還有一班為其衝突善後的清潔工。政府在周四舉行跨部門記者會,總結過去衝突造成的影響,其中食衛局局長陳肇始稱已派出逾8,000員工提供清潔服務,並感謝工人不辭勞苦,敬業樂業。然而在稱讚背後,一眾食環署清潔工仍在毫無保障的工作條件下清潔市容,個人安全、健康備受威脅,政府絕不可視而不見。

清潔工悲歌 政府有聽在耳嗎?

陳肇始指出,現時食環署每日派出8,000人處理公共清潔服務,但近月示威衝突不絕,除了示威者張貼宣傳品與噴漆外,而近日在衝突中更出現如縱火、堵路等情況,導致清潔工的工作量大增,而且不乏難度,他們更往往須通宵工作,以回復街道清潔。

清潔工人在修例風波下工作有欠保障,不但警方在衝突期間,在未有事先通知下發射催淚彈,導致不少食環署員工走避不及,被迫「硬食」,而且事後工人在清潔有關場面時,均沒有配備相應的個人保護裝備,導致清理如水炮車的殘餘物時會感皮膚刺痛。有團體如清潔工人職工會早已促請政府正視相當問題,惟政府交出的「功課」似乎亦不盡人意。

陳肇始指出,食環署會評估衝突情況,如有需要會暫停工作,並且安排清潔工到別處暫避。而外判清潔工安全,她稱已有指引要求承辦商履行合約及法例,為其僱員提供足夠防護衣物及裝備、安全培訓等。另外,署方亦已發出清潔催淚彈的建議指引,當外判工遇見危險品及其他化學廢料,可轉介署方處理。

食環署每天派出超過8,000名清潔工人善後。

但清潔工人職工會反駁,食環署往往未能及時通知其轄下的清潔工離開衝突現場,甚至稱在如10月1日般的公眾假期中,根本無法致電食環署查詢最新指引。食環署的通報工作效率奇差,而且衝突通常發生於周末公務員休假的日子中,清潔工的安全始終成疑。另外,該會亦批評,食環署根本沒有為其清潔工特別追加裝備,清潔工仍然以一般水鞋、手套輕裝上陣。

外判制度 未來必須改革

更甚者,食環署外判清潔工的個人安危更是難以確保,陳肇始僅稱有指引要求外判商提供足夠防護衣物,但義務遵守的指引多大程度能成功糾正外判商行為,為人感到悲觀。理論上,食環署可靠投標評審中的扣分制度,規管外判商的行為,惟現時扣分制只適用於違反工資、工作時數、未有簽訂書面合約及自動轉賬出糧等方面,有否提供適切防護裝備及職業安全措施均不列其中。更重要的是,在政府「價低者得」的招標制度下,招標評審着重外判服務的成本多寡,對員工待遇只為次要,外判商為壓低成本中標,自然無提供額外裝備的誘因。

外判清潔工拆除路障。(賴南秋攝)

清潔工人奮力為社會善後,卻無得到應得的保障,政府實在難辭其咎,必須盡快正視其所面對的困境。首先,正如「01觀點」早前建議,修例風波前所未有,政府理應將警方行動列為緊急情況,容許清潔工人按情況自行離開,且不當作擅離職守及扣減工資,而勞福局亦須與外判商商討,要求他們一同遵守。另外,政府必須確保所有清潔工能得到足夠的防護裝備。當然,外判商固然有責任為其員工提供足夠裝備,但政府外判制度始為外判商壓榨員工的源頭,外判商無誘因提供額外裝備不無原因。就此,政府亦可考慮負責清潔示威現場的外判清潔工提供裝備,以解當前之急,日後再深度改革問題繁多的外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