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應付流感高峰 醫管局終須大改革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踏入冬季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急症室及病房再次迫爆,周四(12月5日)內科病床佔用率達103%。醫管局上周四(11月28日)公布多項應變措施,各公立醫院將預留資源,按需要開設900張臨時病床。醫管局於9月底亦已增聘455名兼職醫生,並於明年1月1日至5月3日調整特別酬金計劃,安排提供加班津貼,在人手緊絀的公眾假期更加額兩成,以期吸引醫生加入戰線對抗流感。但種種措施只能在流感高峰期治標,要根治公立醫院負荷問題,始終要一場大改革。

香港政府不能逃避醫護人員不足的現實而捨本逐末。(資料圖片)

加人工≠加人手

醫管局以特別酬金計劃改善醫護人員的加班待遇,是對願意加班的醫護人員的一種鼓勵。然而,增加公立醫院人員薪酬,只能「理論上」吸引人手。醫院工作需要輪班,對精神、體力的需求甚大,實際多少人願意為額外薪金加班工作,我們不能高估。加班始終有所上限,醫護人員若欠缺休息,可能成為另一醫療隱患。而且選擇工作屬醫生自由,公院醫生工時長、待遇差,經常需要花費時間處理非臨床的行政工作,公立醫院工作環境欠佳,一眾醫生意興闌珊辭職離場轉投私立機構。醫管局的特別酬金計劃作為應急方案,不能當成治本藥方。公立醫院的醫生待遇,以至工作內容,長遠仍待醫院管理局加以檢討。

公立醫院需求日增但人手遠遠不足,工作繁重使醫護人員紛紛「跳船」,人手不足的惡性循環泥足深陷。醫管局去年度整體醫生流失率達百分之6.4,創十年新高。公院本已人手不足,卻更多人離開公院,工作壓力龐大瀕臨「爆煲」。今個月接任新一屆醫管局主席的范鴻齡直言,高流失率下,公立醫院「如此下去早晚有一日崩潰,希望不會在自己任內崩潰」。公立醫院人手不足的問題,政府以至社會各界,在未來數年都必須著手解決。僅僅在公立醫院新增900床位而無足夠醫生、護士配合,到頭來只得物無所用。

醫療服務不足,問題始終在於人手短缺,若不治理病根,只會愈病愈重。現時,香港每千名人口對應的醫生比例為1.9,護士比例為7.1,比例上均低於同區的新加坡(2.3及7.2)、日本(2.5及11.6),也低於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3.4及9.0)。而未來情況甚至更加惡化,根據政府2017年公布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推算,2020年香港醫生短缺會達到500名,到了2030年醫生缺口更可能超過1007名。要長遠解決本港公立醫院醫生不足問題,根本辦法是增加政府資助、培育本地醫療人材、致力改善公立醫院工作環境,香港政府不能逃避醫護人員不足的現實而捨本逐末。

政府應對流感理應雙管齊下,一方面進行長線醫療改革,一方面不忘短線的疫苗接種。(資料圖片)

預防勝於治療

長線醫療發展,醫療人材的培育,將成香港政府的未來課題。但流感高峰期在即,要解燃眉之急,便須為市民接種預防疫苖。不過其推廣功成效備受質疑,部分基層最後還是因為無法負擔而不能接種,去年度的疫苗接種率僅約15%。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一項調查發現,政府自去年開始放寬資助50至64歲人士接種疫苗後,接種率仍未見顯著提升。政府應考慮增加撥款,全面資助高危人士接種,減少社區傳播。

部分市民向傳媒指出,縱然得到政府資助,接種疫苗仍需額外支付平均約100元的私家醫生費用,故此未前往接種,而近三成受訪者更表示無法負擔收費。衞生署既資助接種疫苖,理應做得更加徹底,將市民接種疫苗所需的私家醫生費用一併納入資助範圍,或參考65歲或以上長者的安排,為50至64歲、沒有領取綜援人士的公立醫院病人,安排於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免費接種疫苗。

政府應對流感理應雙管齊下,一方面進行長線醫療改革,一方面不忘短線的疫苗接種。每年流感高峰期,均會對公立醫療系統做成極大壓力。為流感高危人士接種疫苗,政府應該以免費、方便作為前提,在地區上鼓勵市民接種。例如可與區議會等組織合作,由政府資助將疫苗接種地區化,派出專業醫護人員到地區開設免費接種站,方便市民之餘,也減輕公營醫療機構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