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煙花轉抽獎 旅發局應牽頭革新旅遊業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2007年香港旅遊發展局首次舉辦元旦煙花匯演,自此後維港的煙花就陪着無數香港人和旅客迎接一個又一個新年的到來,然而出於近期社會環境的考慮,旅發局今年以電視倒數節目、總價值400萬元的「即玩即贏抽獎遊戲」和「壓軸大抽獎」以及升級版「幻彩詠香江」大型燈光音樂匯演配合多幢大廈樓頂的璀璨煙火。煙花雖奪目,卻也有人認為旅發局十年如一日的元旦活動稍欠誠意,如今可謂在困難中才知求變。

有人擔心,數十萬計甚至數百萬計的訪客登陸抽獎頁面,旅發局的網絡服務器未必能經受住考驗;又有人質疑抽獎和燈光匯演會否降低外地旅客訪港過元旦的動力。但無可否認,旅發局試圖根據社會氛圍作出調整,帶來新的做法,也是一次突破。

畢竟每逢復活、聖誕、新年等旅遊高峰期,如何爭取遊客是當地旅遊經濟的重點。然而對於香港來說,想要在周邊地區中突圍,競爭重重:復活節前後,日本櫻花絢爛;聖誕佳期,東南亞風和日麗;元旦新年,台北101的煙火同樣攝人心魄。因此,香港若想要在眾多旅遊聖地中吸引旅客到訪,又怎可一成不變,僅靠煙花了事。

復活節前後,日本盛開的櫻花,聞名遐邇。(路透社圖)

其實,不只是假日與周邊地區競爭客源,在平日香港的旅遊項目也急需求變革新。特別是今年下半年由於社會環境的改變,旅遊業明顯受影響。對比旅發局2018與2019年1至10月的訪港旅客數據可見,2019年7月之前,今年的訪港旅客一直高於去年同期。對此,不少人擔憂香港旅遊業一蹶不振。然而危中藏機,有如元旦煙花匯演,這也可以是旅發局趁此改革的機會。

我們最近多次指出,香港旅遊幾近飽和。以旅遊業聞名的日本,2017年的旅客數字亦只有2,869萬。但同期香港過夜旅客就有2,788萬,總旅客達5,847萬。旅客人數近乎達到城市承載力的上限。2018年上半年,香港酒店入住率為91%。共享經濟聯盟曾指出,過去10年香港過夜客增加65%,但酒店及賓館供應量只增加42.6%。過多的旅客不僅影響本地居民的生活,旅客的旅遊體驗,更會因為無法擴展用地提供更多基建、空間、酒店等迎接旅客,而使旅遊業停滯。

同樣旅客眾多的台灣就及時調整策略。交通部觀光局在整體政策務實考量下,於《台灣觀光2020永續發展策略》中提到,旅遊業的發展不再追求數量成長,而是以深度旅遊為在地觀光求發展。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早前接受採訪時亦提出,「物以罕為貴,削減旅客數目,提高景點的素質,為旅客營造一個難忘的回憶,才是香港旅遊業的長遠發展方向。」因此,香港能否化危為機,抓住此次機會讓香港旅遊從量到質完成轉變,旅發局必須予以重視和及時的調整。

另一方面,過往旅遊業過於單一、側重購物旅遊也存在危機。由於之前有大量的內地旅客,尤其是鄰近地區的訪客,被香港零關稅的購物優勢吸引,讓香港有足夠的客源支撐,可以依賴這種購物型為主的旅遊發展模式,因而怠於發展其他類型的旅遊模式。然而同時又因香港其他人文自然旅遊的宣傳和配備不足,讓佔訪港旅客大多數的內地人亦只視香港為購物中心,惡性循環。

孫中山史蹟徑是一條位於香港中西區的步行徑,由於一直沒有統一的識別系統,遊人難以穿梭其中,直到2018年才有旅發局完成更新改善。香港應對此類景點予以更多的挖掘推廣,形成多元旅遊模式。(香港旅發局Twitter)

此次社會環境的變化,或因商鋪多受影響,內地旅客的下降幅度遠超非內地旅客。今年8月,訪港旅客錄得明顯下降,有7月份的逾519萬人次下跌到8月的逾359萬人次。其中,內地旅客跌幅約三成三,相對7月減少逾137萬旅客,而非內地旅客跌幅只有近一成八,減少了約20萬旅客。這一則恰恰說明,單一依賴購物旅遊的模式的危害,二則提醒旅發局可趁此痛定思痛,革新香港的旅遊結構,讓旅遊業從側重內地遊客的購物體驗中發展至能夠吸引不同區域遊客的多元產業,開創新局面。

縱觀旅發局《2019-20年度工作計劃》,並沒有大刀闊斧進行策略調整、結構改革。計劃報告中仍較為重視內地遊客市場,在擴闊客源議題上着墨甚少。同時,在提升服務質量方面,仍停留在通過APP、資訊熱線等方式讓遊客更方便,遊客數量龐大帶來的服務、硬件擁擠,體驗不足的問題則沒有觸及。此次社會環境的改變促使旅發局做出了新的元旦慶祝嘗試,然而面對外圍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戰等多項寒風,旅發局需同樣拿出魄力,調整香港旅遊業的結構與策略,火中取栗,化危為機。

西安以夢回大唐打造旅遊主題,在原有的歷史旅遊資源上打造大唐不夜城、興辦有關唐文化的歌舞表演。上有天堂,下游蘇杭的杭州也沒有一味守着西湖靜待遊客。而是主動結合西湖的特色,設置音樂噴泉表演,挖掘作為南宋都城的歷史,開發新的宋代主題遊玩項目。那麼香港又怎能只守着太平山、維多利亞港就期待遊客蜂擁而至呢?旅發局必須結合本地人文自然資源,開發、推廣更多香港的旅遊特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