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塵埃落定 北愛、蘇格蘭卻再現風雲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四(9日),英國下議院通過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提出的脫歐協議,終為2016公投以來的政治僵局寫上句號。可是,自知留歐無望的蘇格蘭民族黨黨魁暨蘇格蘭首席部長施雅晴(Nicola Sturgeon)在上月大選後已表明,2020年底前將推動第二次獨立公投,讓民眾決定是否以獨立身分成為歐盟的成員國,而非被迫跟隨英國的步伐「被脫歐」。連同北愛爾蘭重新統一的聲音看似回潮之際,即使約翰遜能擺平卡梅倫、文翠珊不能之事,但借用邱吉爾之名言形容脫歐餘波,「現在還沒有結束,甚至還沒開始結尾。但這也許是開始的結尾」。

施雅晴表明將推動第二次的蘇格蘭獨立公投(美聯社)

在2016年的脫歐公投中,雖然全國僅有四成八選民支持聯合王國續留在歐盟,但數字難以反映全國的地區差異。細看起來,當年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分別有62%與55.78%支持留歐,與公投整體所反映的意願背馳。過去數年,兩地民眾抗拒脫歐的聲音此起彼落,卻被脫歐談判的消息蓋過,成了「支線故事」。如今約翰遜成功帶領英國走出折騰困局後,終須面對蠢蠢欲動的分裂風險。

不論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支持留歐的選民當然有利益考慮。脫歐前,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出口總量中,分別有18%和20.9%是銷往歐盟,而據Fraser of Allander Institute的報告指出,單是蘇格蘭一地,亦已有14萬4千個工作職位是與上述的貿易關係相關。雖然目前脫歐後的聯合王國與歐盟的貿易協議仍在敲定,但從歐盟釋出的態度可見,未來約翰遜能從歐盟手上獲得的貿易條款,絕不會比現時的優惠待遇為多,經濟陣痛看似無可避免。

在上月的大選中,保守黨獲得壓倒性勝利,但與此同時,各政黨的勢力分布亦出現微秒變化。首先,由施雅晴領導、支持留歐的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一取舉得48席(蘇格蘭選區共佔西敏寺59個席位),一躍成為國會第三大黨,而保守黨則由原本的13席減至五席,可見民眾愈見不滿保守黨的脫歐路線。同時,在北愛爾蘭的選情中,支持脫歐的民主統一黨(DUP)所得票數不但減少了5.4%,連帶其主席杜立志(Nigel Dodds)也輪掉貝爾法斯特北部的議席。反而,主張親歐洲主義的新勢力——北愛爾蘭聯盟黨(APNI)卻有8.8%的增幅。

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同是漸見離心,但在後脫歐時期,前者的統獨問題應較後者緊迫。理論上,英國正式脫歐後,儘管在法律上(de jure)北愛爾蘭已被算進英國的關稅範圍內,惟在新脫歐協議的過渡時期,該國在實然上(de facto)仍屬於歐盟的關稅同盟區內。這不單意味着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暫時不會出現「硬邊界」,現時的關稅和守則亦不會有重大變動。反而,蘇格蘭則會跟隨英國重新適應新身分,所以施雅晴在上月大選報捷後,已改口想將原定在2021年舉行的獨立公投,推前至2020年底前。

施雅晴欲辦公投,在法理上未必有足夠理據支持。《1998年蘇格蘭法令》(Scotland Act 1998)訂明,蘇格蘭議會有權就某些特定範圍,自行制定法律,惟法令本身並無授權荷里路德自行舉行公投。因此,施雅晴欲就單一議題舉行公投前,必須先尋求在西敏寺的同意,而在保守黨目前仍佔議會多數的格局下,公投發生的機會可謂微乎其微。故此,約翰遜亦能無視蘇格蘭民族黨的要求。惟此亦不容忽視其政治風險,畢竟蘇格蘭人的聲音在大選中已相當清晰。

從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經驗可見,無視或斷言拒絕對話的管治手法,不但難使政治爭議自動消失,更反倒會形成政治僵局,造成更難解決的對立氛圍。當前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跟英國在脫歐立場上截然相反,已是既定現實。未來的關鍵是約翰遜如何疏理和緩解彼此的矛盾,免得種下聯合王國分裂的種子,再次「突破」卡梅倫和文翠珊的往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