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公路直線飄移 馬路炸彈由機制拆除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日網上流傳影片,周三(4月1日)一輛44A小巴載客途中突然左搖右擺,切雙白線後又靠近高速橋邊石壆,駕駛路線有如「直線飄移」,車上乘客尖叫大哭,但司機疑似神智不清,不為所動。其間有人上前搶軚控制小巴、有人打開車門,場面混亂。警方周四(2日)以涉嫌危險駕駛拘捕一名57歳小巴司機,亦已扣留涉事小巴檢驗。

交通警在屯門西鐵站小巴總站尋獲涉事小巴。(鄧栢良攝)

最好及早驗身

影片曝光後,網上不少「冷氣軍師」指摘乘客大呼小叫,又指不應搶軚、開車門、高速公路不能停車等。姑勿論乘客做法是否正確,「冷氣軍師」想象乘客在面臨生死之時可以沉默緊扣安全帶,也未免強人所難。同要藉此反思的是,為何司機神智不清仍然能上班接載乘客。

涉事司機今年57歲,尚未達到要按年續牌驗身的年紀。根據法例,凡年滿70歲或以上的車牌持有人,須每隔一至三年續牌,並遞交由註冊醫生所簽署的「體格檢驗證明書」供運輸署審批。政府以70歲作為門檻,從今次事件看來可能值得檢討。

運輸署統計數字顯示,2018年本港本港有2.3萬名司機涉及交通意外,其中60至69歲者有3,737人,70歲或以上者則有520人。數據與2014年相比,60至69歲、70歲以上兩組司機的意外率分別大增39%與76%。香港理工大學2018年時也曾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測試者年紀愈大,應對行人橫過馬路、前車急速煞停等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亦愈不理想。

雖然身體狀況因人而異,年齡不一定反映健康程度,但從60歲後意外率較高的結果所見,政府應該將按年續牌的要求推前至60歲前甚至更早執行。今次事件幸好沒釀成慘劇,但不保證乘客每次都能幸免於難。政府應該趕在意外發生之前,改革職業司機續牌制度,讓更多職業司機接受身體檢查,既保障乘客安全,也確保司機健康。

+1

職業司機體檢 應由政府資助

需要改革的不止是按年續牌的年齡要求,續牌時的健康檢查細節,也值得政府研究收緊。司機經身體檢查後,由註冊醫生所簽發的「體格檢驗證明書」上,只有「建議可參照檢查範圍」,例如視力、聽力、精神狀態,協調能力等,但未有強制規定須檢查的項目,血壓、血糖檢測,或司機的認知能力等都不在強制要求之內。而且證明書僅要求醫生以口頭對答填寫,司機的身體以及精神狀況是否適合駕駛,未必能在證明書上如實反映。

從司機角度出發,隨驗身項目增加,伴隨而來將會是高昂的驗身費用。職業司機收入有限,費用將為其帶來負擔,職業司機的空缺也可能因而大增,但要將司機驗身完全納入公營醫療體系,又無疑向現時瀕臨爆煲的公院「加壓」。因此,政府應考慮資助合符年齡要求的職業司機,每年提供一定資助,讓職業司機每隔一至三年到指定私家醫院接受檢查。交通意外一宗嫌多,在公路上左搖右擺的小巴,相信沒有港人會願意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