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耗十億飲管 疫境如何「走塑」?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於2020年5月期間訪問了1000名15歲或以上人士,發現每人每星期平均使用四枝飲管,雖較2017年推出「無飲管運動」之初已大減四成,但以此推算香港每年仍消耗近10億枝飲管。而本港今年受疫情影響,市民外賣次數大增,也使今年的塑膠餐具及容器用量不跌反升,努力多年的走塑運動在疫情之下面臨困境,情況令人擔憂。

調查同時發現25歲至44歲受訪者的用量升幅最為顯著,現時每星期消耗近3.85件(資料圖片/岑卓熹攝)

上班自備餐具

疫情期間市民外賣需求增加,調查同時發現25歲至44歲受訪者的用量升幅最為顯著,現時每星期消耗近3.85件,基金認為增幅與堂食限制以及其他抗疫措施有關。某年齡層的即棄餐具用量增加,背後原因可以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從人口年齡看來,也不能排除復工之後員工外出買飯漸變頻繁有關。

港府本月初宣布,規管食肆營業的限聚令會延長至6月18日,枱與枱之間須保留1.5米距離的限制繼續維持。餐廳座位減少,店外大排長龍,亦吸引不少人轉而購買外賣。為應對突如其來外賣需求,環境局可乘此機會加強宣傳外賣「走塑」,例如可以活動形式走入中環鬧市向上班族宣傳自備食物盒。局方亦能循政策入手,按量資助食肆向自備食物盒之食客提供小額回贈,在一定時間內鼓勵市民將自備食物盒變成習慣。

六成受訪者表示他們雖在外賣平台上指明無需塑膠餐具,但到外賣送抵,即棄餐具不時會照樣奉上。(資料圖片/阮秀君攝)

推動疫境走塑

市民自備食物盒、拒絕食肆即棄餐具同時,餐廳最終會否配合,其實不在市民控制範圍。如何引導食肆及網上外賣平台配合市民要求「走塑」,也視乎政府如何與外賣平台配合推廣。

基金的調查結果同時顯示,六成受訪者表示他們雖在外賣平台上指明無需塑膠餐具,但到外賣送抵,即棄餐具不時會照樣奉上。從餐廳及外送員的角度看來,不少是為免與食客糾紛,或為免需後補餐具所致。一方面市民可向外賣平台或餐廳反映,但另一方面,環境局也能與外賣平台加強合作,在平台上多作「走塑」宣傳,或解釋使用即棄餐具未必與防疫抗疫有直接關係等。疫症期間市民使用外賣服務難以避免,但政府可如何在這關鍵時間裏加緊推動「走塑」,則仍可多花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