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利是】原來壽包係解穢酒先食 咁擺大壽應該食乜?

撰文:劉耀祥
出版:更新:

每逢生日擺壽宴,在「美點雙輝」之後,總會有一籠「壽包」,寓意添壽。其實,壽包與壽桃雖然外形、用料都相似,但分別用於不同場合,一個用於慶祝壽辰,另一個則是用於白事,叫錯就認真大吉利是。

不少人將用作慶祝壽辰用的包子,稱之為壽包,但有說法指,壽包是於解穢酒時,為參與白事之人祈壽,如果是在壽宴上,應稱之為壽桃。雖然壽包和壽桃十分類似,但原來不同場合下,稱呼亦不一樣。

解穢酒食壽包

據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博士回覆《香港01》指出,壽包與壽桃的確用於不同場合,「壽包同壽桃,兩個外形其實唔一樣,只是現時坊間嘅叫法將兩者混淆。根據宋代高承編撰嘅《事物紀原》所記載,『至晉盧諶《祭法》,春祠用饅頭,始列于祭祀之品』,文中記錄以包點作為祭,而且壽包應為圓形,包面上印有「壽」字,因為喪禮白事唔吉利,是希望食嘅人保壽,所以壽包會係解穢酒先食。」

壽桃根據桃的外形而製,而桃帶有益壽意思,屬於喜慶類食品,所以壽宴上才會食用。(「大普美藝術蛋糕」圖片)

壽桃紅事專用

而壽桃的外形,蕭博士亦指與壽包其實不同,外形應呈桃狀,兼帶有紅色,「根據清代王棠嘅『燕在閣知新錄』提到『斜曰桃,施於生辰故曰壽桃』,而且喺『神異經』亦有記載『東方有樹,高五十丈,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三寸,和核美食之,令人益壽』,所以壽桃多數用於紅事,屬於喜慶類。」

 

壽包應為白色及呈圓形,多用於祭祠或白事場合,例如「平安包」,而用於白事的壽包,則會印上「壽」字。(資料圖片/鄭子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