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門有耳】觀塘街坊驚見廁所門生菇:清極都無限復活!

撰文:李智智
出版:更新:

踏入春天,溫暖潮濕的天氣容易滋生菇菌,最近有觀塘街坊發現家中竟「隔門有耳」,廁所木門「生菇」,苦訴用盡方法清理,菇菌仍不停「復活」,引來同區居民熱議,笑言是「寄生怪物」。有專家了解後,認為「木門菇」雖然無毒,但處理時要小心,更要謹記切勿胡亂食用。

事主馮小姐向《香港01》表示,其觀塘翠屏北邨翠梓樓的居所最近受「木門生菇」困擾,透露整個廁所長出至少十多顆啡紅色菇菌,門框佈滿菌絲,且傳出惡臭。她最近亦將相片放上網,引來網民熱議,有不少人笑言是「外星寄生生物來襲」,又說笑稱是「千年靈芝、白松露,發達了!」

+1

對於有人留言奉勸稱,廁所環境潮濕溫暖,又多菌,容易生菇,故應該使用鋁門、玻璃門,而非木門,惟馮小姐無奈回應稱,由於住所為房署單位,木門是由房署安裝,透露兩年前曾因木門被蟲蛀爛而更換了一次,但「住了逾30年都未曾見生菇問題」,又指「已經多次️用1比99、1比49,以及甚至不稀釋的漂白水清理都沒用,上次菇菌長得如手掌般大」。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翁建霖看過相片後,回覆記者查詢時表示,相信涉事菇菌為毛木耳,屬膠質菌類,為木材腐朽真菌,並無毒性,但強調不論有否毒性,都不應胡亂食用在家居滋生的菇菌,以免引致腸胃不適。

記者翻查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毛木耳為本港十大常見的木材腐朽真菌之一,生在死枝、死樹或樹樁上。子實體扁薄、捲曲、杯狀和耳殼狀或於中心點幾個呈耳狀的子實體疊生。表面平滑,有時略有紋理,微小柔滑或有纖細絨毛,乾後轉為灰白色。內層平滑至略有皺紋,新鮮時呈膠質,曬後呈黃褐色、灰褐色、褐色、乾後轉黑且硬。孢子無色,光滑,香腸形,長12至18微米、闊5至6微米。

翁教授指出,菇菌為附生性生物,一般寄生於已死亡的植物,木材家具較易「中招」,「除非用chemical fumigation(化學熏蒸)菌絲,否則應該難以清除。如只用physical removal(物理清除),菇菌仍會生長,直至有機物質全部被破壞,「故要徹底清理菇菌問題,就要將木門更換」。他又稱,門窗的膠邊入水或有垃圾,都會有機會生菇菌,建議封好膠邊,減少菇菌再生。

本港氣候潮濕,過去生菇怪聞時有發生,今年1月有柴灣街坊驚見住所的洗手盆下面長出一串菇菌,以及去年6月大埔街坊發現家中地拖「生菇」亦惹來網民關注;而3年前一幅電車生菇照片,更即時引起一輪市民尋找電車菇的熱潮。

【周五心意運動】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為基層送上溫飽,01心意呼籲您支持【食德好】,每$50可為12個家庭提供一餐回收蔬果及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