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照顧者日常 伴智障兒跨區上工場 風雨同路追巴士

撰文:陳諾希 蔡正邦
出版:更新:

中度智障及有自閉症傾向的22歲男孩陳漢傑,成長比別人慢,行徑及說話不如一般人,不過媽媽對他的愛有增無減,由小到大帶著兒子東奔西跑,平日每天帶著他跨區來往庇護工場,兩母子風雨同路,一起跑著追趕巴士、周末又會帶他跑步、游泳、到教會聚會等。作為一個照顧者,陳太每日的行程滿滿,要照料兒子,也要照顧突然中風的奶奶,對家庭無私付出,只願漢傑能快樂成長。

漢傑不怕陌生人,訪問當日,甫踏出家門已面露笑容。(蔡正邦攝)

奔波兩地照顧家人 「挨落去啦,有得試嘅機會都唔想放過」

漢傑自2012年開始輪候庇護工場,輪候7年至去年12月,等到大埔松嶺村剛新開設一庇護工場,令他等到了一個跨區工場名額。陳太直言「唔知要再等幾耐先可以等到同區庇護工場嘅位,所以諗住畀佢試下。」

三月時,漢傑正式加入此庇護工場。惟因跨區問題,工場未能安排接送車輛,加上由家中出發至工場路線迂迴,漢傑未能自行乘車到達,每每都由陳太接送。「好想佢可以有進步,可以跟返導師嘅要求做訓練,不過,屋企人出咗事之後,老公都有講過早知唔好要呢個位,跟住我就同佢講,挨落去啦,有得試嘅機會都唔想放過。」

漢傑仍處於適應階段,陳太的奶奶就突然中風,她一星期有兩至三天需早上回內地陪伴奶奶進行復康治療,下午4時多便要接漢傑回家及處理家事。她每日的行程緊湊,四處奔波,仍然樂觀面對。

回工場路上分秒必爭 常穿梭人群「追巴士」

陳太每逢星期一至五,都需要帶著漢傑由粉嶺到大埔松嶺村的庇護工場。工場鼓勵學員9點前到達,養成「打卡」的習慣,所以他們7時45分便要出門。如幸運的,只需要一程小巴就能直達工場。惟小巴經常客滿,他們只能先後乘搭兩輛巴士,再步行到上山到工場,動輒花上約1小時。

訪問當日,記者與陳太及漢傑一同回到工場,途中不難感受到陳太每天早上分秒必爭,心急如焚之感。他們每天早上7時45分出門後,步行7至8分鐘到華明邨巴士站,先乘車到太和站,途經16個站,需時約20分鐘。為了要算準時間,要不斷查閱巴士的「預計到站時間」,希望能順利趕上下一班轉乘的巴士。

陳太不時需要帶著兒子上演「追巴士」一幕。(陳諾希攝)

不過,路面情況難免存在變數,因此她不時需要帶著兒子上演「追巴士」。訪問期間,記者一同經歷「追巴士」的一刻,眼見巴士與巴士站只有一個燈位之隔,陳太隨即帶著漢傑急速穿梭於人群之中,最終成功上車。大家都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未幾便到工場附近,其後再徒步行上工場。

 

+2
聽過好多好難聽嘅說話,話弱智仔呀,仲有好多!不過聽完就算,唔使唔開心!
陳太
個子高大的漢傑會突然從後抱著媽媽的頭,再親一下,媽媽會心微笑。(蔡正邦攝)

天使、魔鬼 一線之差

「其實佢真係一時係天使,一時係魔鬼。」他頑皮、情緒到的時候,就是家人眼中的「魔鬼」,但是當陳太提醒「應該要點錫媽媽㗎?」,漢傑就會慢慢冷靜下來。不過,只要漢傑「心情好」就會如「天使」般,面上掛著最真摰的笑容,個子高大的他會突然從後抱著媽媽的頭,再親一下,媽媽會心微笑。雖然漢傑未必能表達自己的感受,不過一個又一個微小又溫柔的舉動,已勝過千言萬語。

「呢條路仲有好長要行」

談到母親節,陳太指以往家人會買蛋糕為她奶奶與她一同慶祝,不過就她奶奶現時的身體狀況,未必會有慶祝活動。縱然她現時的生活比以往奔波勞碌,不過陳太未有自怨自艾,積極面對,「呢條路仲有好長要行,希望可以同一班同路人一齊行,彼此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