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皇帝】好友揭曾灶財街頭疾書因由 瘋癲文字藏給家人的情書

撰文:黃桂桂
出版:更新:

記者自小在觀塘長大,記得小時候乘車,由彩虹邨到觀塘市中心再上秀茂坪,沿途的電箱、燈柱、牆壁、橋墩都寫滿方方正正的中文字,大小平均,整齊卻不死板。小時候「不識貨」,不知道這是「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寶」,但亦因此,印象中的香港街道,是有一堆黑色方正字體的。
到了今天,「九龍皇帝」的墨寶已經所剩無幾。灣仔登山纜車旁橋底的曾灶財墨寶原被油漆遮蓋,近日因油漆剝落而重見天日。藝評人劉健威希望政府保護墨寶,直言曾灶財的塗鴉,已經成為香港的其中一個象徵。但原來這些跳脫、方正的字體背後,隱藏了「落難皇帝」曾灶財蒼涼的故事,他的文字,「是一種政治宣言,也是給家人的情書。」
攝影:陳浩然、黃桂桂

劉健威是曾灶財生前的摯友,每當曾灶財有新作品時定必首先通知他。

皇帝的摯友

「劉生,我喺邊度寫咗嘢啊!」劉健威說,曾灶財每次在街頭完成一次塗鴉,都會打電話告訴他,於是他便馬上拿起照相機,趕到現場為他的墨寶拍照。1992年,劉健威被充斥街頭的黑色方正文字吸引了,「很跳脫,這種感覺很難在成年人的作品中找到,但又不像小朋友,因他能夠完美運用不同的空間。」在朋友的介紹下,他認識了曾灶財,更成為「九龍皇帝」身邊的紅人,深得他的信任。

在劉健威眼中,這位看似瘋瘋癲癲的「九龍皇帝」,實則是個善良、替人設想的人,不煙不酒的好人。

瘋癲背後 「他替人設想,不煙不酒」

在很多人心目中,曾灶財大抵是一個瘋瘋癲癲的老伯,一見到電箱便胡亂寫字。但與他交情甚厚的劉健威則說,「他是一個善良、替人設想的人,不煙不酒。」唯一容易觸動他神經的,就是寫字。「你給他一支筆,他便會開始寫字,一寫就很投入,停不了,甚至警察去阻止他,也會被他用粗口罵。」可是,到底這個瘋癲老伯為甚麼要在街頭寫字?背後原來是一個蒼涼的故事。

曾灶財寫字時十分專注投入,連警察也無法阻止他揮毫。(Google Arts & Culture - 網上圖片)

以文字宣示主權

曾灶財身世堪苛,曾做過不同職業,年輕時在垃圾站當清潔工,一次意外被一個大垃圾桶壓到左腳,從此便需依賴拐扙。據說在他30多歲時,回鄉整理祖先遺物時,發現了一本族譜,內容記述在香港割讓給英國前,九龍曾是御賜封地,而他就是這片領土的繼承人。惟昔日的「皇族繼承人」今天淪為清潔工人,他於是憤然在街上的電箱、燈柱、橋墩寫下他的名字、帝號,宣示主權。

昔日的「皇族繼承人」今天淪為清潔工人,他於是憤然在街上的電箱、燈柱、橋墩寫下他的名字、帝號,宣示主權。(Google Arts & Culture - 網上圖片)

家人恥與為伍:死咗喇!

然而由於曾灶財的精神問題,受到鄰居的歧視,為家人帶來沉重的壓力,令他們以曾灶財為恥,慢慢疏離他。劉健威憶述,他第一次去曾灶財位於翠屏邨的單位,按下門鈴,一位男士開門,劉問:「曾灶財在嗎?」男士大喝:「死咗喇!」然後嘭一聲關上大門,應門者正是曾灶財的長子。「後來曾灶財告訴我,他當天回家被長子踢了兩腳。大概他覺得自己的生活被干預吧。」後來他的家人更搬出去不再與他同住。曾灶財便孤身一人住在翠屏邨,老婆一星期看他一次,但從不入屋。

由於曾灶財的精神問題,讓他飽受鄰居的歧視,同時亦為家人帶來沉重的壓力。家人以曾灶財為恥,慢慢疏離他。(Google Arts & Culture - 網上圖片)

「是政治宣言,也是給家人的情書」

失去了家人的曾灶財,便每天流連街頭,見到電箱、燈柱、牆壁、橋墩,只要有空隙,便用他那沾滿墨汁的毛筆大灑揮豪,用一個個四四方方的字把空間填滿。「他的文字看似不合邏輯,不通順,他試過責備英女皇,亦試過寫初戀女朋友的名字,但細看之下,會看到他通常都是寫自己及家人的名字、地址,這其實是一種感情的表達,是一種政治宣言,也是給家人的情書。」

「他只讀過兩年書,會寫的文字相當有限,但他將自己想得又得不到的東西——對家人的感情——化成文字,表達他對家人的愛及思念,所以說這些塗鴉其實是寫給家人的情書。」劉健威說。這些情書主要出現在九龍城、彩虹、觀塘及秀茂坪一帶,「他以前在九龍城工作,又居於觀塘,所以這裡便成為了他的地頭。」

這些密密麻麻、內容又看似不合邏輯,不通順的文字,背後其實暗藏他對親情的渴求,以及他對家人的愛。(Google Arts & Culture - 網上圖片)

一代「皇帝」於2007年駕崩

由五十年代至千禧年間,曾灶財所到之處,皆遺下堆黑色方正中文字,直至2005年,這些墨跡終於不再增加。「2005年的農曆新年,曾灶財在家拜神時,不小心燃起火種,由於行動不便,他幾乎被燒死。」火裡逃生後,劉健威便為他找了一間安老院,曾灶財住進安老院後,沒有了電箱、牆壁,便在紙張上「御筆親書」。兩年後,一代「九龍皇帝」於安老院中「駕崩」。

曾遇車禍 國王上身

劉健威說,他曾多次問曾灶祥為甚麼要上街寫字,曾灶財每次都「咕嚕咕嚕」說不清楚。直至他去世後,劉健威在與曾灶財的幼子交談時,才總算解開了一半的謎底。他的幼子說,曾灶財30多歲時,曾在砰石邨的三山國王廟前發生車禍,進了醫院,醒來後便拿着筆不斷寫字,「他說他是皇帝未必錯,從迷信角度看,可能他是國王上身也不一定。」

劉健威認為應該好好保護這些墨寶,「曾灶財的文字已經香港文化的一部分,是心香港的象徵之一。」

國王的墨寶成香港文化

大概由於這個緣故,坪石邨附近有不少「國王的墨寶」,其中三山國王廟旁燈柱的墨寶,便成了其中一個受「官方保護」的遺跡,另一處則在尖沙咀天星碼頭。今天,曾灶財的墨寶已是絕無僅有,全港只剩下數處遺址。劉健威認為應該好好保護這些墨寶,「曾灶財的文字已經香港文化的一部分,是香港的象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