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插畫家慧惠筆下的兩個社運:傘運憤怒,今次愁雲慘霧

撰文:李智智
出版:更新:

民陣昨再發起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約200萬人形成「黑海」佔據金鐘夏愨道和立法會一帶,表達撤回修例強烈控訴外,並為「反送中」的黃衣男墮斃哀悼,一幕幕畫面扣人心弦。曾於雨傘運動作畫的藝術家「慧惠」再臨金鐘集會現場,畫下示威者的哀傷和悲憤,她形容「雨傘運動是一片憤怒,今次的運動多了一份愁雲慘霧」,不過她觀察到現今市民變得更為堅強和成熟,懂得自律和克制,在不同崗位上盡本份和自己能力為香港付出,她相信港人在哀痛過後會不斷前進,「就如100萬人遊行,政府無動於衷,就用200萬人來聲討,香港人是不會輕言放棄!」

八十後插畫家柯慧惠在2014年辭掉去設計師工作,在雨傘運動中到金鐘、銅鑼灣、尖沙咀和旺角的佔領區以畫筆紀錄了本港近代重要社會運動,刻畫市民的熱心和守望相助,包括搭建自修室和木桌椅,年輕人分配物資等,並於運動後開辦首個個人作品展「雨傘日記」,引起社會迴響。在油麻地果欄成長的她,踏上藝術家之路後, 為了令更多人關心社區,她由該區出發探訪不同小店,了解他們的工作日常和故事後,舉行有關香港小店的個人展覽和出版書本。

2014年雨傘運動,慧惠畫下陳伯為學生製作書桌。(慧惠提供)
+2

五年後,本港再發起佔領運動,包括6月9、12和16日佔據金鐘立法會附近一帶,要求政府撤回《逃犯條例》,集會人數由100萬升至200萬人。相比起雨傘運動中的87枚催淚彈,警方被指暴力鎮壓升級,使用約150枚催淚彈、數發橡膠子彈,以及約20發布袋彈,導致多人重傷,更有反修例示威者為控訴政府屢次漠視民意於太古廣場墮樓身亡。慧惠昨來到金鐘集會現場作畫,她形容「雨傘運動是一片憤怒,今次的運動多了一份愁雲慘霧」。

慧惠於6月16日晚金鐘反修例集會的畫作。(受訪者提供)

慧惠一邊悼念死者的「白花山」中繪畫,一邊向記者說,當來到事發現場,看到一堆堆祭品和鮮花時已熱淚盈眶。她坦言港人一直和平示威,沒想到「會去到有人死的地步,太不值了,真不希望再有人犧牲」。

她懷着悲傷的心情走了一圈,畫下有人手持燭光默坐,有人上香,有人唱聖詩,有人念佛經,亦有人用摺紙鶴,「雖然大家不認識死者,但都盡力用不同宗教形式和方式向他道別」,不但體現港人的愛心,亦展現社會的多元和包容性,「這是我最欣賞香港的地方」。

她又指着畫中手持紙袋的女生說:「她當時默站了十幾分鐘後,就哭崩跪了下來。有兩位女士馬上前後拍拍她的肩膀,又遞上紙巾安慰她,其實大家本是陌路人,但卻互相扶持如同家人,令我非常感動」。

慧惠昨來到金鐘集會現場作畫。(李智智攝)

回顧兩場運動,慧惠直言深深更感到「有一把刀向香港步步進逼,更有人為此而死」,但令她欣慰是港人盡其本分守望相助,和平示威,她說:「在集會中有人自發清潔,有人自律為救護車讓路,有人合作分物資;有人安排連儂牆上落通道,讓大家有秩序向死者致意,這種和平和克制的表現一直沒變。這會是暴徒行為嗎?」她憤慨稱,政府應還市民公道,「港人值得享有法治和言論自由」。

她又認為,港人對社會運動表現愈來愈成熟,例如懂得運用社交媒體在物資分配、集結分工和文宣等各方面「做實事」,今次更用多國語言宣傳行動和訴求,引起國際關注,亦寫信到多國領事館要求援助。她認為,港人「是有文化、教養和思想」,「獅子山精神是打不死的,就如100萬人遊行,政府無動於衷,就用200萬人來聲討,香港人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