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大數據分析社交媒體毒品帖文 大麻、迷幻藥最多人討論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青少年容易透過社交平台接觸有關毒品的資訊,如缺乏危機意識,可影響深遠。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推行「Project RADAR II─隱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輔導計劃」,與科技公司聯科集團合作,推行本港首個分析毒品相關帖文的研究項目,運用人工智能系統及大數據分析,嘗試以客觀角度分析社交媒體用戶對毒品的想法及吸食原因,期望能制定出具針對性的抗毒教育策略。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推行「Project RADAR II─隱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輔導計劃」,與科技公司合作,推行本港首個分析毒品相關帖文的研究項目,運用人工智能系統及大數據分析,嘗試以客觀角度分析社交媒體用戶對毒品的想法及吸食原因,期望能制定出具針對性的抗毒教育策略。(青協提供圖片)

「Project RADAR II─隱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輔導計劃」由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主辦,禁毒基金贊助,為期三年。為全港10至35歲「隱蔽吸毒青少年」、「潛在或干犯毒品相關罪行青少年」以及其家人提供輔導服務;該計劃嶄新引入人工智能系統及大數據分析,了解本地毒品問題和趨勢。

與毒品相關帖文數目 4年急升423%

計劃分析在本港2016年至今年6月30日進行,偵測逾30萬篇毒品相關的帖文及留言。研究發現,近年社交媒體涉及毒品相關的帖文數目及瀏覽量大幅上升。帖文數目由2016年的1,001篇,上升至今年中的5,237篇,升幅高達423%;估算瀏覽量亦由2016年的440萬次,上升至今年中的1,734萬次,上升比率為298%。最多人討論及持正面態度的毒品首四位分別是大麻、啟靈藥(LSD,俗稱迷幻藥)、迷姦水(GHB)和白瓜子。

分析亦指出,在研究範圍內的毒品帖文及留言中,與大麻相關的帖文數目,由2016年的815篇,上升至今年中的3,532篇,比率急增333%。此外,部分社交媒體用戶對毒品存在誤解,包括低估毒品對身體的危害(52.9%)、誤以為毒品是合法(29.2%),以及誤以為毒品有藥用價值(17.9%)。至於吸毒原因,首三位分別是尋求刺激感(42.4%)、低估吸毒的嚴重性(25.1%),以及擺脫負面情緒(13.5%)。

盼就數據找出高危用戶 制定針對式禁毒教育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單位主任李少翠指出,雖然網絡世界可匿名或隱藏真實身分,上述研究結果未必完全反映本港的毒品現況,惟是次大數據分析對禁毒輔導治療和預防教育,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同時有助了解社交媒體用戶對毒品的態度及行為模式,若配合社工的前線經驗,相信可進一步掌握本港的毒品情況。李少翠建議持續更新數據庫,能有助政府相關部門、禁毒工作者及公眾掌握最新趨勢,從而制定出針對社交媒體的禁毒宣傳教育,盡早對高危用戶提供適切教育及輔導。

是次分析亦發現,社交媒體充斥着很多毒品的錯誤信息及誤導資訊。李少翠建議需加強社交媒體用戶對毒品的危機意識,特別是針對大麻、啟靈藥(LSD)等近期網上最多人討論的毒品,令用戶具備理性分析及篩選資訊的能力。她亦建議社工、老師及家長多留意和關心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平台的習慣,如會否在社交媒體分享或討論毒品問題、追蹤高危用戶和具危機的資訊,同時認識毒品相關的隱語及關鍵詞,可有助及早尋求支援。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亦透過轄下地區外展社會工作隊、深宵青年服務和青年支援服務,就邊緣及犯罪青少年經常面對的三大問題,包括「犯罪違規」、「性危機」及「吸毒」,提供預防教育、危機介入與評估,以及輔導治療;另外亦推動專業協作和研發倡導。「青法網」和「違法防治熱線8100 9669」,為公眾提供青少年犯罪違規的資訊和求助方法,在上環永利街亦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