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復康專線7.1停運 病人冀政府保留 民政指營運方難自負盈虧

撰文:吳美松
出版:更新:

由香港復康會營運的「南區復康專線」,主要為行動不便的南區居民及其照顧者,提供前往區內公立醫院及醫療機構就診的免費交通服務。不過,香港復康會表示因為合約期滿,將於今年7月1日停止提供服務。有居住赤柱的病人指,區內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可以取代,希望政府能幫助保留「南區復康專線」。

南區民政處回覆證實,香港復康會表示未能覓得其他財政資助於今年7月1日後延續有關計劃。不過有關部門會與復康巴士及公共運輸營辦商密切留意區內的無障礙運輸服務情況,並按乘客需求作出適當跟進。

香港復康會則表示,在服務協議期間,一直與南區區議會及南區民政事務處緊密溝通,並獲悉合約期滿服務便須完結。在餘下協議期間,將繼續為南區居民提供前往公立醫院及醫療機構的直接交通服務,並妥善處理服務結束後的安排。服務完結後,希望南區居民可選用其他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

由香港復康會負責營運的「南區復康專線」將於7月1日因合約期滿而停止服務。(香港復康會網頁)

南區民政處表示,「南區復康專線」為南區的「社區重點項目計劃」。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2018年6月1日同意推展有關計劃,為期5年,並批准一次性4,990萬元撥款,以委聘香港復康會為項目的合作伙伴,為行動不便的南區居民及其照顧者,提供前往區內公立醫院及醫療機構就診的免費交通服務。專線服務由2020年7月2日開始,整個五年計劃將於2025年7月1日完結。

據香港復康會網頁介紹,「南區復康專線」除負責駕駛的車長外,「南區復康專線」的車輛上有護理員照顧乘客,以協助乘客上落、扣鎖輪椅及配戴安全帶。翻查資料,「南區復康專線」覆蓋香港仔、田灣、華貴邨、黃竹坑、利東、石排灣、鴨脷洲、置富、華富及海怡半島的居民。有需要人士可乘坐專線往返瑪麗醫院、麥理浩復康院及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等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香港復康會另有一條共乘服務線,接載鶴咀、石澳、大浪灣及赤柱等地區的南區居民。

由香港復康會負責營運的「南區復康專線」將於7月1日因合約期滿而停止服務。(香港復康會網頁)

根據立法會財委會批准撥款申請的文件,香港復康會將聯同南區區議會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尋求在5年服務期結束後,以自負盈虧方式或透過其他財政來源繼續推行該項服務。例如,香港復康會或可另覓第三方財政資助,如贊助、慈善信託等,為延續該項服務提供經費。

5年合約期即將屆滿,香港復康會表示未能覓得其他財政資助於今年7月1日後延續有關計劃。南區民政處指,南區內仍會有由冠忠無障礙交通服務有限公司營辦的復康巴士穿梭服務瑪麗醫院線,來往港鐵堅尼地城站與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並途經麥理浩復康院、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瑪麗醫院等的醫療機構。

由香港復康會負責營運的「南區復康專線」將於7月1日因合約期滿而停止服務。(香港復康會網頁)

同時,區內亦有由香港復康會提供的復康巴士固定路線服務及電話預約服務;亦有不同的巴士服務,設有低地台及輪椅斜板等,為殘疾人士提供出行選擇往來南區各小區及上述醫院/復康院。

城巴37A(置富花園——金鐘(循環線))

城巴40(華富(北)—會展站)

城巴43M(田灣邨—石塘咀(循環線))

城巴91(鴨脷洲邨—中環)

不過,赤柱居民楊女士為傷殘人士,每星期需乘搭「南區復康專線」兩至三次,往不同醫院覆診和接受治療,但區內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可取代「南區復康專線」,如有關服務被取消,她稱不知如何是好,希望政府部門能設法延續專線,使區內病人不用擔心覆診時的交通問題。

根據香港復康會向南區區議會遞交的進度報告,截至去年7月,共有9,411名居民登記成為會員,服務累計達16.7萬客次,每年的服務客次都有雙位數增幅。香港復康會表示,登記使用會員比前一年同期上升了30.5%,接載服務客次平均上升了28.6%,認為專線服務已被南區居民接受及認同。

由香港復康會負責營運的「南區復康專線」將於7月1日因合約期滿而停止服務。(香港復康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