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式騎樓變藝術概念館 多件昔日本土舊物任市民觀賞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香港舊區近年逐步出現重建項目,一些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的保育問題引起關注。有發展商趁重建項目開展前,把以往在重建歷史建築時所收集到的舊物,融合本地藝術作品,再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希望帶出融舊立新的概念。

「舊香港 •融舊-藝術概念館」(下述概念館)在8月13日至8月25日於即將進行重建太子基隆街的一個廣州式騎樓建築進行。館內陳列品的均是五十至九十年代的舊物,由樂風集團在過往重建舊樓時收集及留下具價值能象徵「舊香港」的物件;而藝術作品則是由本地藝術家創作,與舊物一同在館內開放觀賞。

甫入概念館,如同坐上時光機回到從前的香港,概念館內的陳列品以家居用品和展示出舊香港面貌的物件組成,在舊時香港必然會見到的木櫳、舊式電風扇、通花鐵閘、懷舊信箱、縫紉機及舊招牌等在館中也有展示。

+5

露台放雀籠 門前放楛重現「唞涼」文化

館內其中一個位置,還原了昔日舊建築物中的露台,以舊建築中拆卸的金屬圍欄,重現現時鮮有的舊弧形露台設計。露台放有不少鳥籠,模仿昔日港人在露台被雀鳥包圍的寫意生活。此外,昔日在家門前的「唞涼」文化,即市民喜歡打開大門,坐在門前乘涼的情景,亦在概念館中展出。

一些在昔日家中常見的家電亦有被展示,如俗稱「大牛龜」的顯像管電視機。原來「大牛龜」是利用真空管技術和背後的電子槍,透過高速掃瞄來展示影像,所以它的體積比現在的電視大得多。而我們現時使用電腦鍵盤的英文字母排列「QWERTY」,則是源於打字機。使用打字機時,需要按下鍵盤打出字粒,字粒壓在墨條,再透過墨條把字打印在白紙上,換行亦要手動進行。這些舊物均可讓市民買走收藏,並會將所有收益捐到本地慈善團體間築社。

重現「李漢港楷」字體

除了具歷史價值的舊物外,概念館的第二個亮點便是本地藝術家的文字作品。昔日曾廣泛出現在香港街頭巷尾、由書法家李漢書寫的字體亦有被展出。李漢在退休前把大量的手稿轉予李威,而李威的兒子李健明把手稿數碼化,轉化成電腦字體傳承下去。他同時把字體名命為「李漢港楷」,取於「你看港街」的諧音。

另一名藝術家是樂風集團建築師、筆名「築墨青」的吳雨桐。吳雨桐熱愛書法,亦喜愛昔日手寫的舊招牌,現時有騎樓設計的建築越來越少見,今次她便獲得機會在建築外廊的麻柱親自提字。吳雨桐感到十分新鮮,「因為我從來都冇試過喺街頭寫書法」。

她形容是次在麻柱的作品,是參考「九龍皇帝」曾灶財的街頭書法,融入室內設計同時,亦加入一些舊手寫招牌特色,希望能同時留下舊文化和舊工藝。麻柱的文字內容,則是以第一身介紹身於此處的舊樓,以及描述當時社會的環境和問題。

樂風集團創辦人及主席周佩賢指,以往重建舊建築物時,他們除了拍下大量照片留下建築原有樣貌外,亦會把一些具歷史的物件保存。今次展覽把這些舊物陳列出來,讓市民回味昔日的香港。她希望市民能透過參觀概念館,明白新舊亦可無縫接合,以及重建發展與保育未必完全對立,舊物經演化和再造,在加入創意後,絕對可以融入現今社會。

「舊香港 •融舊-藝術概念館」活動詳情:
日期:8月13至8月27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下午1時至晚上9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中午12時至晚上9時
地點:太子基隆街1至7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