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新界鄉村仍靠化糞池等設施處理污水 衛生問題或成威脅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新界的污水問題為人詬病多時。截至今年6月,新界約1,000條鄉村中,逾半未有獲政府納入至污水收集系統工程計劃,即意味未接駁公共污水收集系統的地區,會繼續使用原地的污水處理設施,如生物污水處理設施、化糞池及滲濾系統等,衛生情況令人關注。

發展局的資料顯示,政府已為當中約260條鄉村完成污水收集系統工程。另外,政府將會把約225條鄉村的相關計劃納入了工務工程計劃,其中約有65條鄉村會陸續進行污水收集系統工程,料在2026年前完成。

新界約1,000條鄉村中,逾半未有獲政府納入至污水收集系統工程計劃。(資料圖片)

至於其他逾500條鄉村,現時則未納入污水收集系統工程計劃。發展局解釋,因這些鄉村位置遠離公共污水收集管網的地區、村內常住人口稀少,或當地居民未有接納政府提出的公共污水收集系統安排。發展局亦表示,政府會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計劃對環境改善的程度、鄉村人口密度、居民的意願、技術可行性、成本效益等,訂定擴展污水收集系統的緩急優次,逐步延伸公共污水收集網絡。

在排污系統方面,發展局指出,因應新界正進行大型新發展區計劃,環境局及渠務署已在相關地區進行排污基建設施的規劃及擴建方案。如在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政府已展開重建及提升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的工程,料在2025年至2034年分階段完成。而在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政府則在規劃興建相關的排污基建設施,料在2028年前展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