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回收基金推一次性抗疫資助 業界:有好過冇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不少中小企也因經濟和市道情況,面臨營運甚至結業危機。有見及此,政府推出300億抗疫基金來援助這類型的企業。昨日(16日)基金諮詢委員會宣布推出「一次性回收業抗疫資助計劃」,每間回收商每月資助上限為2萬元,為期六個月,合共最多12萬元。助回收業界度過當前難關。處理塑膠回收的公司認為,資助計劃是「有好過冇」,惟若要從根源解決回收業目前面對的困難,則遠遠不足。

回收公司隽成負責人黃先生指,自疫情開始後,回收業界的回收量下降,從數字來看,跌幅十分明顯,「從數字上來說,可能平時回收10噸塑膠,現在下降4至6噸,約百分之四,但相對平日卻有2,000噸垃圾,所以就算平時回收10噸,整體上依然很少」。他表示在香港願意做回收的人很少,維持業務艱難,現在主要是靠回收後,將已完成處理的再生膠賣到其他地方。

內地工廠因應疫情關閉 新膠需求跌影響再生膠價格

疫情最先在內地爆發,黃先生表示,在1、2月時,當地的工廠因疫情爆發都沒有開廠,「當時對再新膠的需求大跌,在沒有需求之下,再新膠的價格也自然跟着跌」。黃先生又提到,塑膠是生產石油的副產品,石油價格的波動,亦會影響再生膠的售價,「再生膠受歡迎程度不如原膠,因為有雜質,再者現在石油不停跌價,導致再生膠出售價下跌了兩三成,直接影響收入」。

回收需要成本處理分類、物流及重新製作等程序。(資料圖片/阮秀君攝)

難以解決業界根源問題

對於「一次性回收業抗疫資助計劃」,黃先生認為有資助當然是比沒有好,至少可幫助支撐多幾個月。惟這並不足以解決回收業的根源問題,「政策上的改善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如要推行生產者責任制和垃圾徵費。大多市民認為回收是免費的,因為在香港是免費拋垃圾,但回收是需要成本去處理分類、物流及重新製作等程序」。在這個固有的觀念下,他認為要政府、業界和社會三方互動下,才可以成功推動香港的回收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