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L】看着別人故事的人生 王承文楊育欣難忘皆因黃萬隆

撰文:張倩儀
出版:更新:

小時候總想着要拯救世界,長大後只希望這世界能因為我而有一點點不一樣。籃球比賽,有球員、教練、球證等不同的角色,大家用不同的方式改變世界,包括在籃底下拿着相機,每一刻都擔心被球員撞死、被球砸到的人。
這一天,兩個大男人背着相機,走到彩虹邨的「打卡聖地」,眼見身邊朝聖的女生和遊客擺好姿勢找好角度,「咔嚓!」他們走着張望着,看到牆上印有「嚴禁玩球」四字,也頓感有趣忍不住舉機留影,「咔嚓!」。

這兩個大男人分別是《WOW Sight》創辦人楊育欣和台灣籃球媒體《籃球研究所》的院長王承文,赴港正是為了親身感受今年Nike全港學界精英籃球賽。從事籃球媒體的工作多年,沒有一點職場疲態,踏足籃球場,談着籃球二人還是一臉享受和熱情。

《WOW Sight》的創辦人之一,楊育欣第二次到港,卻是第一次親第身感受精英賽。(張倩儀攝)

楊育欣和王承文,大概是我最愛遇到的受訪者類型,一個問題就能夠滔滔不絕,絕無冷場。從未看這精英賽的二人,看的一直都是HBL的規模,那是發展31年的成果,而香港卻是剛剛開始。「其實學生籃球,不管是HBL還是精英賽精神都雷同,我比較好奇精英賽的賽前活動、佈置等。」楊育欣笑說,不去比較兩地,畢竟文化和起跑點都各不相同,他們也就最清楚。

兩位台灣的體育記者,不是來比較港台兩地的學界籃球,而是看到從香港有限的資源怎樣發展出獨有的內容,畢竟台灣籃球發展不是這一兩年的事。(張倩儀攝)
他們對球場旁印有「嚴禁玩球」感到好奇。(張倩儀攝)

「其實台灣的運動文化或是觀賞文化其實反而沒有香港好,香港人至少會去看國外的NBA或是足球,但台灣在這一塊是冷靜的。」當大家以為香港的體育甚麼都被台灣比下去,楊育欣笑說其實不是。

「但我想至少HBL是能燃起大家對一件事的熱情,不一定是籃球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為HBL很好操作,它賣的是熱血。」HBL,台灣的學界的確是對社會和球壇影響甚大,對他倆也是。

大家用不同的方式改變世界,包括在籃底下拿着相機,每一刻都擔心被球員撞死、被球砸到的人。(張倩儀攝)

「當記者的第一個採訪就是HBL。」楊育欣說。回想當年的日子,他還是能倒背如流,「一開始是寫人物故事寫『雙刀劉』,大家都寫教練只有我寫球員,長官就會問為甚麼寫的跟大家不一樣。」記者沒有一套採訪公式,新入行的他逆「行家」而行其實並無不可,「最深刻是有一次松山連勝被中斷,當時輸了給泰山高中;當所有人都去訪問絕殺的球員,就只有我去找黃萬隆(松山教練)。」

大家都習慣看贏的一方,但球場的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感受,往往不按常理出牌會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他在我面前哭⋯⋯」鐵血教練的眼淚?身旁的王承文也忍不住打斷:「真的假的?我要錄下來!」「真的啦,哭完以後就說了一句話。」楊育欣續說:「這個時候輸不是決賽輸,那一年松山還是冠軍。」

綠色神盾松山高中去年衛冕,但原來這個冠軍是多麼的不被看好。(張倩儀攝)

提到松山,就連籃球的資深名家王承文也因這綠色神盾而感到難忘,「說到難忘,去年松山的冠軍,是黃萬隆生涯中很值得被拿出來說的一個,因為他的冠軍沒有一個這麼不被看好的,一個『Unluckily Champ』。」

兩位記者的難忘和感受,全都來自於球員、球隊和教練,仿佛每一天都在走進別人的故事,王承文接着說:「去年的陣容傷病很嚴重,對能仁家商輸四十幾分,每一次都輸只有決賽那一次贏,他(黃萬隆)說:『其實他們比我們還想拿到冠軍』這就是黃萬隆。」每一場球賽,結果只是一個契機,重要的是裡面的人和發生的故事。

松山教練黃萬隆一路走來,也是台灣籃球或體育記者們的回憶。(資料圖片)

特立獨行,為球迷帶來更多不同的視覺,兩人一直走着一條創新的路。從HBL出發,楊育欣慢慢去報大專聯賽UBA,王承文一直往「下」走,HBL乙級、JHBL甚至是小學生。「我在台灣基本上連小學生都可以寫。」王承文說。「他們懂得回答嗎?」我好奇,畢竟受訪者的答案有時候主導了文章,「我問一些簡單的,從中可以了解更多他們的想法,跟他們聊未來,哪也太沉重了吧?」每個人都可以是故事,經歷多與少,反而造就了文章的獨特的真情實感。

理性的文字,不過是一篇報導而已。
《籃球研究所》的院長王承文
王承文,台灣HBL的專家,從他眼中看到不少主流以外的故事和球員。(張倩儀攝)
HBL,對台灣記者來說是球季中的大事。(張倩儀攝)
HBL,讓不是球迷的人也進來這才是成功。
《WOW Sight》創辦人

「寫作久了,在乎的是感性的文字而不理性的分析,理性的的閉着眼都可以寫,不過一篇報導而已。」經驗的結論,王承文除了在回答我,也是一位前輩給我上了一課,他續說:「很多時候我寫都有人生的體悟,是情感的抒發。」

看着別人的青春,去豐富自己的人生,用文字去影響更多的人。「HBL一定比不上NBA,但希望打動的不只是學生,而是職場上的人也因為看到這群小朋友而會去努力和保持拼勁,讓不是球迷的人也進來這才是成功。」記者,是一個第三人稱的特殊存在,飾演着一個揚聲器轉播運動員的心聲,用一字一句讓這個世界因為有我們,而有一點點不一樣。

拿着相機走在「打卡聖地」彩虹邨籃球場,眼前的不是打球的人而是一個個遊客,他們也要來拍一番。(張倩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