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博客咁睇波】最佳「小三」必成砲灰?你以為……

撰文:撒拉夫
出版:更新:
同樣在 C 組首戰勝出的德國和波蘭於第 2 輪相遇,原本以為是該組最精彩的對碰,雙方卻看似抱着「贏唔到都唔好輸」的心態,合共 22 次射門僅得 3 次中目標……處於 GMT+8 時區的我們,三更半夜爬起身想睇場好波,誰不知悶到瞓着,合上眼一會又要趕返工,怎能不灰爆。
撒拉夫
在今屆歐國賽制下,出線難度降低,令第2輪已出現悶戰。(Getty Images)

相隔廿載,歐洲國家盃再次增加決賽周隊伍數目,由 16 隊增至 24 隊。為了符合淘汰賽階段「2 的 N 次方」球隊數目,今屆分組賽除了首次名可晉級外,4 支成績最好的第 3 名,同樣可出線十六強。

分組賽共 36 場,淘汰其中 8 隊,即踢了全個決賽周 70% 賽事,才篩走 33.3% 決賽周分子,會否有點不成比例?那真要視乎你從哪個角度切入。

【歐國盃最新動態、分析及球評,盡在 01博客 x 01Sports 歐國盃專頁!(按此進入)】

能令榜尾拼至最後 卻令榜首提早留手

過往決賽周還是 8 隊/16 隊的年代,假如首兩仗未嚐一勝,出線機會實在極度渺茫(大多數甚至已執定包袱),但當出現「最佳小組第三」這回事,今屆頭兩輪後便只得 1 隊(烏克蘭)篤定出局,連兩戰皆北的阿爾巴尼亞和土耳其,皆還有機會靠最後一輪「續命」(兩隊均在最後一輪響勝鼓,躍升為小組第三,惜兩隊最終均未能晉級十六強),這無疑令分組賽末段的「例行公事」場數減少。

然而「針無兩頭利」,這也令部分首仗全取 3 分的球隊,到第 2 仗時採取策略性部署,踢得較保守,甚至已開始輪換部分主力,倘若能再取 3 分固然欣喜(像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即使穩紮穩打取回 1 分亦絕非壞事。

德國與波蘭一戰令人大失所望。(Getty Images)

較明顯的是同樣在 C 組首戰勝出的德國和波蘭於第 2 輪相遇,原本以為是該組最精彩的對碰,雙方卻看似抱着「贏唔到都唔好輸」的心態(日耳曼人在西德年代這招最耍家),合共 22 次射門僅得 3 次中目標(擁有利雲度夫斯基的波蘭更一次也沒有),最終一對大燈籠掛在分牌上(一對大燈籠即是 0 : 0,小時候聽林尚義蔡文堅與何氏兄弟學的。)

入場擁躉可以感受氣氛,未必有太多投訴,難為是處於 GMT+8 時區的我們,三更半夜爬起身想睇場好波,誰不知悶到瞓着,合上眼一會又要趕返工,怎能不灰爆。

【九位球迷博客講波經就叻,估波又如何?不如睇睇佢哋嘅心水隊伍同預測!】

勿低估小組第三 曾殺入世盃決賽

「最佳小組第三」出線十六強,會遇到 ABCD 其中一組的首名,這也是理所當然吧。首圈戰績不及同組對手,若要再進一步,當然也不會給你康莊坦途,但又是否必然成為「砲灰」呢?倒也未必。

我們可參考 1986、1990 和 1994 世界盃的數據,這 3 屆決賽周同樣是分組賽廿四強出 16 隊,3 屆均只有一支「最佳小組第三」能於十六強過關,但該 3 隊卻全數打入四強,即 1986 的比利時、1990 的阿根廷及 1994 的意大利,後兩者更躋身決賽,只是最終同樣飲恨。

1990年,分組賽僅排第三的阿根廷最後成功躋身世盃決賽。(Getty Images)

事實上,能晉身大賽的淘汰賽階段,實力差距已不會很遠,加上淘汰賽實在有太多偶然性,如 1986 年比利時擊退在分組賽光芒四射的蘇聯、1990 年阿根廷全場捱打靠肯尼基亞 80 分鐘一記突擊射死巴西、1994 年意大利十人應戰下巴治奧 88 分鐘入波逼和尼日利亞,再於加時反勝等等,因此在十六強遇到「小組第三」,絕不代表可予取予攜。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