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博客咁睇波】那隊擅踢逆境波的德國,早已成歷史

撰文:撒拉夫
出版:更新:
要跟對手「逐個秤」,德國當然不會輸蝕,但爭勝除了講技術,還有所謂「血性」……這一天,路維或許很想念拿姆。
撒拉夫
德國於準決賽敗予東道主法國,無緣決賽。(Getty Images)

從小認識的德國足球,毫不悅目,卻實而不華,韌力十足,踢逆境波尤其耍家。

昔日鬥志無窮 名副其實的逆轉之王 

1982 年世界盃四強,西德加時上半場兩度被法國破門,只差十多分鐘便遭擯出局。之後路明尼加與菲沙 6 分鐘內各建一功逼和,最後互射 12 碼取勝,在這場被譽為世界盃史上其中一場最經典的戰役,成功逆轉。

1982 年西德反勝法國一戰,已成經典。(Getty Images)

1986 年世界盃,青黃不接的西德踢得毫無說服力,淘汰賽階段蹣跚過關,卻在四強靠穩紮穩打,再次殺退擁有「中場四大天王」的法國。決賽面對阿根廷一度落後兩球,其後連扳兩城追平,最終雖被貝魯齊加成功絕殺,卻展示出無窮鬥志與不輕言放棄精神。

1996 年歐國盃決賽,德國下半場先失一記 12 碼,比亞荷夫隨即入替,火速攻破捷克大門,更於加時射入黃金入球,為德國贏得統一後首個大賽錦標。

奇連士文 2004 年接掌國家隊帥印後,「Possession Football」不再是德國足球的代名詞,「德國波」變得進取,更具侵略性,贏得不少球迷歡心,但錢幣的另一面,卻無復昔日強大的心理質素,往往在關鍵時刻失諸交臂。2010 世界盃、2012 歐國盃,四強前看似順風順水,一到準決賽便先後失準,更彷似不曉得如何從逆境反勝。

消失的百折不撓個性 欠缺精神領袖

這一仗再遇老對手法國,上半場佔盡優勢,弄得東道主中後場方寸大亂,斷纜頻頻,卻因舒韋恩史迪加禁區「打排球」自毀好局,換邊後更愈踢愈急,西德年代那份沉着與老練消失得無影無蹤,最終因後防打高章波再度失守,返魂乏術。

要跟對手「逐個秤」,德國當然不會輸蝕,但爭勝除了講技術,還有所謂「血性」。湯馬士梅拿低迷得難以想像可以打正選(這也突顯德國鋒線黔驢技窮),奧斯爾、卻奧斯與達斯拿都不屬「精神領袖」類別,昔日打甩門牙和血吞的舒韋恩史迪加,過去一季在奧脫福傷多過踢,早已無復當年勇(德國迷別生氣,今時今日的「小豬」之於德國隊,與肥朗尼之於英格蘭與曼聯,不幸地有點相似)。

湯馬士梅拿為德國攻擊主力,今屆歐國盃卻一球也沒進過,就連 12 碼也射失。(Getty Images)

兩年前退出國家隊的梅迪薩卡,雖則「無速度跑得慢兼唔夠快」,但觀乎過去兩季在阿仙奴大致穩定的表現,若然如今仍在陣中,會否比謝路美保定、曉姆斯、賀維迪斯或梅斯達菲更能成為後防以至整支球隊的定海神針?

這支德國,潛力毋庸置疑,偏偏欠缺了路明尼加、白禮高、門神舒麥加(1982 年把法國守衛巴迪斯頓兩隻牙打甩、3 條肋骨撞裂)、禾拉、布林美、列巴斯基、歐真泰拿、馬圖斯、高拿、希士拿……(太多了,數不盡)等一眾名宿,那份百折不撓的個性。

這一天,路維或許很想念拿姆。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