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京醫生串通「號販子」牟利 當局立法嚴打能否見效?

撰文:方嬋珠
出版:更新:

每年兩會,醫療這個民生重要議題都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如今,過度醫療問題頻出、號販子日益猖獗,醫患矛盾有愈發嚴重之勢。這個局面,無人樂見,想必今年兩會委員和代表們也少不了對相關議題的討論。

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聯同3家醫院,以天壇醫院、宣武醫院和同仁醫院為試點,組織專家團隊。(北京市衛計委網)

內地專門炒賣醫院掛號名額的黃牛黨被稱為「號販子」,其再次成為城中熱話。即使公安多次拘捕「號販子」,但炒賣掛號名額仍禁之不絕,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再出新招拆局,規定醫護人員立即停止與商業公司合作,違者將移送司法機關,從源頭堵截「號販子」,嚴打炒賣掛號名額。

為打擊「號販子」,國內早已出台政策要求掛號時實名登記。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早前,央視偵查記者到北京的醫院調查「號販子」,揭發醫護人員和「號販子」串通炒賣,在看症、收費、取藥過程中,不但無人核對病人身分,「號販子」更與醫生串通,預留掛號,用作炒賣。

事件曝光後,引起關注。《京華時報》報道北京市衛計委再出規定《北京市衛生計生委關於開展對醫務人員通過商業公司預約掛號加號不正當利益的清理工作的通知》,嚴禁醫生與商業公司合作,一經發現將視為違紀違法,立案調查。《通知》規定所有醫護人員在3月25日前必須與商業機構解除合作,並主動向在職單位報備個人情況。

此外,報道指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聯同3家醫院,以天壇醫院、宣武醫院和同仁醫院為試點,組織專家團隊,建立內部層級診症,即出名的專科醫生不再對外掛號,患者須經初診,根據病情再轉交專科醫生。

內地公立醫生收入不高,掛號看症費用更是奇低,由幾元至幾十元人民幣,根本無法體現醫生的價值,此亦導致醫生另闢蹊徑,收紅包與回扣現象頻生,「以藥養醫」更是默許的行為。《人民日報》曾發文批評「以藥養醫」的行為,指醫生理應靠技術為生,現在卻要靠賣藥、用設備生存,易導致醫療失誤,醫生與病人起衝突。

過去政府一再就醫療體系中的漏洞制定法律法規,但總是補了舊的又出現新的,歸根結底還是醫療體系本身設計有問題,導致問題層出不窮。今年兩會是否會出台有別於以往的措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