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語】稱職領袖的功課:別當濫好人

【管理人語】稱職領袖的功課:別當濫好人
撰文:Ruthia Wong
出版:更新:

悠閒的星期天,隨便翻翻書架,本想拿部村上春樹小說,靜靜地閲讀一個下午,卻無意中發現年多前買下的影碟《Everest》,於是看電影去了!

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片中既無期望中的宏偉雪山場景,更缺扣人心弦的緊張情節。可是,看後引發段段思緒,讓人感悟良多。

征服珠穆朗瑪峰是多少攀山者一生的夢想、終極努力的目標。一場與死神打交道的埋身肉搏戰,成功者少,失敗者眾。倘若成功登上世界之巔,俯瞰塵世,雖是片刻,於願足矣!

攀山者又豈止於登山客,你我每天也在職場上努力地勇闖高峰。

一生的追求,只是剎那,值得與否,言人人殊,見仁見智!

攀山者又豈止於登山客,你我每天也在職場上努力地勇闖高峰。(《Everest 珠峰浩劫》電影劇照)

一個天災人禍的故事……

著名登山家Robert Hall曾數次帶領不同隊伍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1996年5月他帶領一羣業餘攀山愛好者闖峰,其中隊員Doug Hansen,以往兩次攻頂功敗垂成,再來是給家中年輕人樹立榜樣。

5月11日下午,Doug因體力不支,在攻頂的黃金時間已過也未能到達山之巔。Doug望著峰頂只希望一圓多年的夢想。Rob理性知道Doug應立刻下山,否則有生命危險,可是情感卻不忍Doug面對第三次失敗,最終決定陪他跌跌碰碰,冒險地繼續前行。他們站在峰頂,金光燦爛,永誌難忘!可惜下山的路,著實太漫長又遙遠,加上突來的暴風雪、無情地把他們及其他隊員的生命交付給千年冰雪。

多有經驗的領隊,也因一念之差,鑄成大錯,最後悲劇收場!

為領袖者不能感情用事,但也不可無情無義!能做到情理兼具,不偏不倚,方為高手。

多有經驗的領隊,也因一念之差,鑄成大錯,最後悲劇收場!(《Everest 珠峰浩劫》電影劇照)

第一次的失敗經驗,記憶猶新。

那時剛剛晉升團隊主管,自問是性情中人,與團隊關係就如朋友,合作氣氛良好,成績彪炳。團隊來了一位新同事,面試時他表現出色,可是入職後卻一落千丈。上司多番表示不滿,示意我把他辭退。理性上我也覺得他力有不逮,但看到他甚為勤奮,情感上卻有所猶疑,只想給他多點時間,希望情況有所改善。於是他未能完成的工作,就由自己或團隊補上。作為主管,對於他不達標的表現,我選擇迴避,每次評核也是繞圈子,總是缺乏勇氣,直接坦白地告知其不是。

這是一個三輸的局面。當事人覺得不被重用、繼而自以為是;團隊感到不滿,萌生去意;自己疲於奔命,難以長久,團隊成績自然未如理想。上司嚴厲的責駡是我的當頭棒,讓我徹底地醒過來:「你做了好人,卻變成一個不稱職的領䄂。婦人之仁,難成大事。辭退他是你重整團隊士氣的最後機會,別無他法了!」

多年實踐中深深領悟到,真誠的評價是造就人的苦口良藥。雖然別人不一定欣然接受,甚至因而反目成仇,但領導者只要問心無愧,堅守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則,公道自在人心,當能贏得團隊的歸心和尊重。

其實,工作上要學的功課,最難也是最複雜的總離不開人事問題。

人大了,體會更深!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