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眼人‧下】曾殺人困陰間  男鬼求助 「看到鬼多了責任」

撰文:陳芷慧
出版:更新:

「其實睇唔到靈體,係好幸福。睇到,唔係唔幸福,而係多咗一個責任。」凱妮說。她跟男友說,即使將來誕下「魔童」,也必教導他成為有用、會助人的通靈者。
(上集提及凱妮直至18歲之前,一直未能接受自己通靈體質。)

上集:【陰陽眼人‧上】家族遺傳三代能通靈: 「我不是思覺失調」

信主,陰陽眼是恩賜

中學,她信主加入天主教會,是她重生的開始。她向年輕的神父坦白關於她身體的事。神父說:「你唔使驚,你係用嚟幫人。好吖,你有奇怪體質的時候,即係要做嘢㗎喇!」一般而言,天主教會中只有神父擁有通靈驅鬼的能力,被視為神對人一個莫大的恩賜。「恩賜」,打開了凱妮十多年來的心結,找到一個答案「點解我會咁。」

《主君的太陽》情節  靈體主動求助

通靈用來幫助別人。別人,包括靈體和人。每當她見到孤魂野鬼,她就為他們禱告,期求神憐憫他們可走天家的路。韓劇《主君的太陽》,很多靈體纏著女主角,因為女主角有通靈的體質,在鬼的眼裏像一棵發熱發亮的太陽。凱妮亦然,有很多靈體會主動走來找她幫忙。

有一晚凱妮在房間裏祈禱,一隻男鬼竄進來,說自己生前曾殺人,現在在陰間困在一個地方好慘,「佢好想即刻走。」男鬼害怕那些驅鬼的師父和神父,哀求凱妮帶他離開。凱妮坦言不懂什麼超渡的東東,於是傻呼呼的在網上自尋解救方法,找到了天主教一篇求神憐憫罪人的「九日敬禮禱文」,連續九天每晚定時為他祈禱,「佢最後冇講嘢,但終於見到佢好開心,然後我就冇再見到佢。」

凱妮的經歷,有哪些地方與韓劇《主君的太陽》劇情相近?

凱妮的愛情路,又如何?

請點擊下圖:

+2
凱妮說她相信自己曾看見過耶穌的真像。爺爺臨終前,神父為他做儀式,撒聖水一刻她看見一位耶穌形像的人,站在雲彩之上,頭髮及至肩,猶太人樣式,而且是一位美男子,「靚到冇人可以好似佢咁靚。」她還說,爺爺臨終前雖未信主,但爺爺過世後半年,曾在夢中見過爺爺與天使在橙紅色的雲彩上,進入祭壇,教會修女相信她的祈禱感動了神,爺爺升上天堂,令她更相信神的大愛。(吳煒豪攝)

為何仍信主?

靈體,也是弱小

凱妮遇過無數鬼怪之事,見過屯門公路旁的孤魂,當護士在醫院看見很多在產房等候初嬰的「黑影」;親歷六壬神功師傅替母親驅鬼;與男友到澳門,半夜有女鬼纏身,二人大病一場喝了幾天符水。她甚至擔憂二戰時期山上病死的曾祖父,困在陰間找不到出路,求六壬師傅助她離魂到陰間一趟,「我知道我是踩界。」

為什麼凱妮仍然相信耶穌?「教會講愛,大於一切。我入教,唔係單單相信永生(信主能得永生進入天堂),而是相信祂的愛,特別愛貧苦弱小的人。」,「我覺得靈體都係貧苦弱小。佢哋想攞隻杯都未必攞到,佢同你唔啱頻道傾唔到計,見到佢哋我會於心不隱。」

+2

喜歡照顧弱小   到智障院舍做義工

凱妮說,正因為她見識過靈體的無助,現實世界中更喜歡照顧弱小。家姐未有到過人世,她自然成為了長女,把照顧家人的擔子挑起來。她家中有一個中度智障的弟弟,媽媽因為長期照顧他變得精神緊張,爸爸又曾中風,最愛的爺爺生前患腎病,照料別人成為了習慣。畢業後她當上護士,「就算做義工,都鍾意去老人院同智障院舍。」

「我發覺智障人士好需要人聽佢哋講嘢,縱然佢哋表達唔好,你聽唔明佢講嘢,但佢哋會感受到,咩叫被愛,被愛的感覺好好。」她憶起在智障院舍照料小朋友,每天給他們餵吃,「不足一星期,佢哋攬住你。我好感動。」她說被遺棄的智障小孩,他們的命運和靈體一樣都沒有選擇的餘地,小時候住兒童之家,然後長大進到院舍。她的弟弟20歲時,家人也決定送他到院舍,「因為青春期,佢理解唔到自己身體的轉變,控制唔到脾氣,我哋被佢打,周身瘀。」她說可惜院舍只會照顧智障人士的三餐,不會教育,令他們的行為越來越差,可以明白的事情比未進院舍前還少。凱妮希望多到智障院舍做義工,用愛令他們相信上帝,「我就係按著聖經的精神。如果你唔幫佢哋,佢哋變咗靈體都要幫佢哋,點解佢哋生前唔幫呢?我覺得係人的責任,你唔幫佢,佢哋將來唔識路返天家。」

凱妮中學時期認識一位學兄Benson,現為六壬神功師傅,每遇麻煩事必找他幫忙。(吳煒豪攝)

對死亡不再恐懼

醫院裏她是老人家的天使,只是她安慰厭世老人的方法同樣有點靈異。年老的人厭世,經常掛在口邊「點解唔快啲帶我走。」,凱妮毫不隱晦地說自己能見鬼,那些孤魂甚至困在一個地方多年不能離開,來求助的靈總是木無表情,說話沒有語調,她希望老人家明白死亡不一定是解脫。

「以前會覺得死咗靈魂飄咗出嚟,唔知去邊好,感覺好負面。聽過傳統中國人話死咗落陰間。但信教,有了一個希望,對死亡不再恐懼。」凱妮說。

 

她與男友在教會認識,明明是信徒,遇上麻煩事,她情急下會先找學兄。「我知道我係踩界。」某次與男友到澳門,晚上熱水壺的開關掣不斷「剔撻剔撻」,男友聽到一個女人在碎碎唸,又扯他們的被,男友怕得躲在被窩,凱妮趕快拿出聖水,又唸玫瑰經。(吳煒豪攝)